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公共工程 | 第19页 |
2.1.2 腐败 | 第19-20页 |
2.1.3 反腐败 | 第20-21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4 公共伦理理论 | 第23页 |
2.2.5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公共工程腐败特点及成因分析 | 第25-36页 |
3.1 公共工程腐败的特点 | 第25-31页 |
3.1.1 形象工程多 | 第25-26页 |
3.1.2 招投标阶段腐败严重 | 第26-27页 |
3.1.3 贪腐手法日趋隐蔽 | 第27页 |
3.1.4 参与人员范围广 | 第27-28页 |
3.1.5 涉案人员法律敬畏感缺失 | 第28-31页 |
3.2 公共工程腐败产生的原因 | 第31-36页 |
3.2.1 历史文化根源角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2 管理角度分析 | 第32-34页 |
3.2.3 腐败成本角度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外公共工程反腐经验与我国立体化反腐体系的建设 | 第36-48页 |
4.1 国外公共工程反腐败经验 | 第36-41页 |
4.1.1 政府重视廉政教育 | 第36-37页 |
4.1.2 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37-39页 |
4.1.3 完善的法律惩治体系 | 第39-40页 |
4.1.4 成熟的公共工程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4.2 多维度建立公共工程立体化反腐败体系 | 第41-48页 |
4.2.1 文化教育维度:重视行政伦理建设 | 第41-42页 |
4.2.2 监管维度:完善公共工程监督与惩治体系 | 第42-43页 |
4.2.3 管理维度:加强公共工程全过程管理 | 第43-45页 |
4.2.4 创新维度:探索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