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一、复古主义盛行 | 第15-16页 |
二、虚无主义思想长期存在 | 第16页 |
三、教条主义的影响难以消除 | 第16-17页 |
四、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现象依旧存在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一、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客观需要 | 第17-19页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渊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22-25页 |
一、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包含知行关系 | 第22-23页 |
二、毛泽东提出的一切走群众路线包含民本思想 | 第23-24页 |
三、毛泽东运用的选拔干部政策包含尚贤思想 | 第24页 |
四、毛泽东总结的军事思想包含非攻思想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25-29页 |
一、邓小平理论中的“小康”社会思想 | 第25-26页 |
二、“三个代表”中的“德法兼治”思想 | 第26-27页 |
三、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思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 第29-31页 |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第29-30页 |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 第30页 |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 第31-33页 |
一、从治国理政的层面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智慧 | 第31-32页 |
二、从社会进步的层面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发展智慧 | 第32页 |
三、从个人修养的层面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修身智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肯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第33-35页 |
一、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道德素养 | 第33-34页 |
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 第34页 |
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崭新大国形象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坚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 | 第35-38页 |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道路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与理论成果 | 第38-45页 |
第一节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 | 第38-40页 |
一、加强同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 第38-39页 |
二、坚持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 第39页 |
三、健全和完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40-45页 |
一、党风廉政建设与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有机结合 | 第40-41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 第41-42页 |
三、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有机结合 | 第42-43页 |
四、依法治国思想与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有机结合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 第45-51页 |
第一节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 第45-47页 |
一、有利于抵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 | 第45页 |
二、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45-46页 |
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习近平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 第47-51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第47-48页 |
二、坚持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结合 | 第48-49页 |
三、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结合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