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农村电商政策环境 | 第12-13页 |
1.2.2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环境 | 第13页 |
1.2.3 农村电商政务服务环境 | 第13-14页 |
1.2.4 农村电商教育资源环境 | 第14-15页 |
1.2.5 农村电商购销发展环境 | 第15页 |
1.2.6 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困境 | 第15-16页 |
1.2.7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页 |
2.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9-20页 |
2.3 农户风险规避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21-29页 |
3.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第21-29页 |
3.1.1 农村电商政策现状 | 第21-22页 |
3.1.2 农村电商交易现状 | 第22-25页 |
3.1.3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现状 | 第25-29页 |
3.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3.2.1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个体参与占比低 | 第29页 |
3.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乡差距明显 | 第29页 |
3.2.3 邮递设施发展减速,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 第29页 |
4 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29-35页 |
4.1 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 | 第29-32页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4.2 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 | 第32-35页 |
4.2.1 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4.2.2 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5 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5-55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5.2 主成分分析 | 第35-44页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5.2.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6-37页 |
5.2.3 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 第37-39页 |
5.2.4 主成分分析的实证过程 | 第39-44页 |
5.3 聚类分析 | 第44-47页 |
5.4 PCA-HCA分析结论 | 第47-55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5-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