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P2P网络借贷的一般解读 | 第17-25页 |
2.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P2P网络借贷的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2.3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 第19-21页 |
2.3.1 信息交流快、覆盖范围广 | 第19-20页 |
2.3.2 涉及金额小、借款期限短 | 第20页 |
2.3.3 注册资本少、准入门槛低 | 第20页 |
2.3.4 业务成本大、行业风险高 | 第20-21页 |
2.4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模式 | 第21-25页 |
2.4.1 国外P2P网络借贷模式 | 第21-22页 |
2.4.2 国内P2P网络借贷模式 | 第22-25页 |
3 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风险 | 第25-30页 |
3.1 P2P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风险 | 第25-27页 |
3.1.1 超许可经营风险 | 第25-26页 |
3.1.2 非法集资风险 | 第26-27页 |
3.1.3 洗钱风险 | 第27页 |
3.2 放贷人面临的风险 | 第27-29页 |
3.2.1 逆向选择风险 | 第27-28页 |
3.2.2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 第28页 |
3.2.3 平台转移资金风险 | 第28-29页 |
3.3 借款人面临的风险 | 第29-30页 |
4 英美法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实践及其启示 | 第30-33页 |
4.1 英美法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实践 | 第30-32页 |
4.1.1 英国的实践 | 第30-31页 |
4.1.2 美国的实践 | 第31页 |
4.1.3 法国的实践 | 第31-32页 |
4.2 英美法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3页 |
5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状况及存在的不足 | 第33-36页 |
5.1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现状 | 第33页 |
5.2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存在的不足 | 第33-36页 |
5.2.1 缺乏针对性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5.2.2 市场交易中法律控制的缺失 | 第34-35页 |
5.2.3 市场退出中法律制度的缺失 | 第35-36页 |
6 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的建议 | 第36-43页 |
6.1 法律控制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6.1.1 金融创新容忍原则 | 第36页 |
6.1.2 兼容宏观调控的原则 | 第36页 |
6.1.3 防范系统性风险原则 | 第36-37页 |
6.1.4 消费者保护原则 | 第37页 |
6.2 P2P网络借贷平台面临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7-39页 |
6.2.1 超许可经营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7-38页 |
6.2.2 非法集资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8-39页 |
6.2.3 洗钱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9页 |
6.3 放贷人面临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9-42页 |
6.3.1 逆向选择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9页 |
6.3.2 借款人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39-41页 |
6.3.3 平台转移资金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41-42页 |
6.4 借款人面临风险的法律控制 | 第42-43页 |
7 结语: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控制的制度构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