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图索引 | 第10-13页 |
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黄土滑坡的特征 | 第15-16页 |
1.2.2 黄土滑坡的形成 | 第16-17页 |
1.2.3 系统论在斜坡、滑坡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4 存在问题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黄土斜坡系统 | 第20-32页 |
2.1 黄土斜坡系统 | 第20-21页 |
2.2 坡体结构 | 第21-26页 |
2.2.1 岩土体子系统 | 第22-23页 |
2.2.2 构造子系统 | 第23页 |
2.2.3 地形地貌子系统 | 第23-26页 |
2.3 作用场 | 第26-30页 |
2.3.1 应力场子系统 | 第26-27页 |
2.3.2 渗流场子系统 | 第27-29页 |
2.3.3 温度场子系统 | 第29-30页 |
2.4 地质环境系统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黄土斜坡系统的坡体结构特征 | 第32-38页 |
3.1 基于坡体结构的黄土斜坡系统分类 | 第32-33页 |
3.2 黄土型斜坡系统 | 第33-35页 |
3.3 混合型斜坡系统 | 第35-38页 |
3.3.1 基岩水平型 | 第35-36页 |
3.3.2 基岩顺层型 | 第36-37页 |
3.3.3 基岩反倾型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黄土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38-57页 |
4.1 黄土斜坡系统的演化 | 第38-41页 |
4.1.1 黄土斜坡系统的演化 | 第38-39页 |
4.1.2 黄土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39-41页 |
4.2 天然状态下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41-44页 |
4.2.1 塑性区分析 | 第41-42页 |
4.2.2 位移分析 | 第42-43页 |
4.2.3 剪应变增量分析 | 第43-44页 |
4.3 地震作用下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44-47页 |
4.3.1 塑性区分析 | 第44-45页 |
4.3.2 位移分析 | 第45-46页 |
4.3.3 剪应变增量分析 | 第46-47页 |
4.4 降雨作用下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47-51页 |
4.4.1 塑性区分析 | 第47-48页 |
4.4.2 位移分析 | 第48-49页 |
4.4.3 剪应变增量分析 | 第49-51页 |
4.5 降雨和地震作用下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51-54页 |
4.5.1 塑性区分析 | 第51-52页 |
4.5.2 位移分析 | 第52-53页 |
4.5.3 剪应变增量分析 | 第53-54页 |
4.6 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54-57页 |
4.6.1 混合型斜坡向滑坡系统的演化模式 | 第54页 |
4.6.2 混合型斜坡向滑坡演化的滑坡类型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常家河地区黄土滑坡系统的特征与形成演化 | 第57-94页 |
5.1 研究区滑坡概况 | 第57-58页 |
5.1.1 区域位置 | 第57页 |
5.1.2 滑坡基本特征 | 第57-58页 |
5.2 黄土滑坡系统的特征 | 第58-77页 |
5.2.1 黄土滑坡系统 | 第58-60页 |
5.2.2 物质子系统 | 第60-65页 |
5.2.3 结构子系统 | 第65-70页 |
5.2.4 地形地貌子系统 | 第70-74页 |
5.2.5 作用场 | 第74-77页 |
5.3 黄土斜坡系统的特征 | 第77-79页 |
5.3.1 岩土体子系统 | 第77-78页 |
5.3.2 构造子系统 | 第78页 |
5.3.3 地形地貌子系统 | 第78-79页 |
5.3.4 作用场 | 第79页 |
5.4 黄土滑坡系统的形成 | 第79-89页 |
5.4.1 坡体结构对黄土滑坡形成的控制作用 | 第79-82页 |
5.4.2 地震对黄土滑坡形成的作用机理 | 第82-85页 |
5.4.3 水对黄土滑坡形成的作用机理 | 第85-86页 |
5.4.4 黄土滑坡系统的形成 | 第86-89页 |
5.5 黄土滑坡系统的演化 | 第89-94页 |
5.5.1 滑后的演化特征 | 第89-90页 |
5.5.2 黄土滑坡对黄土洞穴的作用机理 | 第90-91页 |
5.5.3 黄土洞穴对黄土滑坡的作用机理 | 第91-9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4-96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