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消化道菌群多样性与动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 汶上芦花鸡和鲁西黄牛的简介第11-12页
        1.1 汶上芦花鸡第11页
        1.2 鲁西黄牛第11-12页
            1.2.1 鲁西黄牛的特点及分布第11-12页
            1.2.2 鲁西黄牛的消化道特点第12页
    2 动物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第12-16页
        2.1 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调控基因第13-14页
        2.2 动物脂肪生长发育的调控基因第14-16页
    3 SNPs分类及特点第16-17页
        3.1 SNPs的分类第16页
        3.2 SNPs的特点第16页
        3.3 SNPs的检测分析技术第16-17页
    4 宿主消化道共生微生物对宿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7-18页
        4.1 宿主与消化道微生物的共生关系第17页
        4.2 消化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2章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第21-49页
    MSTN基因研究概述第21-23页
    第1节 汝上声花鸡MSTN基因E-Box多态性对表达调控的影响第23-37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1.1 汶上芦花鸡样品的采集第23页
            1.2 实验方法第23-31页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3页
                1.2.2 MSTN基因上游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第23-24页
                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页
                1.2.4 体外表达实验第24-30页
                1.2.5 体内表达实验第30-31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2.1 汶上芦花鸡MSTN基因和其上游序列的分析第31-34页
            2.2 E-box多态性对调控MSTN基因体外表达的影响第34-35页
            2.3 E-box多态性对调控MSTN基因体内表达的影响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第2节 鲁西黄牛MSTN基因E-Box多态性对转录表达的影响第37-49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1.1 鲁西黄牛样品的采集第37页
            1.2 实验方法第37-43页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7页
                1.2.2 MSTN基因的扩增第37-38页
                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39页
                1.2.4 体外表达实验第39-43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2.1 鲁西黄牛MSTN基因上游序列的分析第43-45页
            2.2 MSTN基因上游序列多态性对其体外表达的影响第45-47页
            2.3 MSTN基因上游序列多态性对鲁西黄牛性状的影响第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3章 TMEM18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第49-60页
    TMEM18基因研究概述第49-50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1.1 动物样品的采集第50页
        1.2 实验方法第50-54页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0页
            1.2.2 TMEM18基因的扩增第50页
            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0-51页
            1.2.4 体外表达实验第51-54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2.1 鲁西黄牛TMEM18基因上游序列的分析第54-56页
        2.2 TMEM18基因上游序列多态性对其体外表达的影响第56-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第4章 鲁西黄牛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60-74页
    1 前沿第60-62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2.1 动物样品的采集第62页
        2.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2.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2页
            2.2.2 16S rDNA V3区特异性扩增第62-64页
            2.2.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64页
            2.2.4 割胶回收、纯化及测序第64页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4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72页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16S rDNA V3区的扩增第64-65页
        3.2 鲁西黄牛消化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第65-72页
            3.2.1 鲁西黄牛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第65-67页
            3.2.2 鲁西黄牛小肠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第67-69页
            3.2.3 鲁西黄牛大肠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第69-71页
            3.2.4 鲁西黄牛直肠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第71-72页
    4 讨论第72-74页
第5章 结论第74-76页
    1 研究结论第74页
    2 研究创新点第74-75页
    3 还需深入的研究第75-76页
附录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附表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建筑物阴影的处理研究
下一篇:PRRSV特异性肽对CSF、PRRS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IL-10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