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插图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导论第13-16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14页
        1.2.1 研究的目标第14页
        1.2.2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新型城镇化基本理论研究第16-24页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借鉴第16-18页
        2.1.1 要素流动与集聚理论第16页
        2.1.2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6-17页
        2.1.3 制度创新理论第17-18页
    2.2 新型城镇化内涵及特征第18-21页
        2.2.1 新型城镇化的含义第18-19页
        2.2.2 新型城镇化的内容第19-20页
        2.2.3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第20-21页
    2.3 新型城镇化路径理论概述第21-24页
        2.3.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页
        2.3.2 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理论模式第21-22页
        2.3.3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准则标准第22-24页
第3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4-36页
    3.1 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发展现状描述第24-28页
        3.1.1 人口转移快速推进第24-25页
        3.1.2 经济集聚趋势增强第25-26页
        3.1.3 主导产业地位凸显第26-27页
        3.1.4 结构转型成效显著第27-28页
    3.2 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发展的问题分析第28-31页
        3.2.1 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第28-30页
        3.2.2 结构不合理第30-31页
        3.2.3 区县发展失衡第31页
    3.3 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成因透视第31-36页
        3.3.1 自身条件薄弱的历史原因第31-33页
        3.3.2 政府作用不当的观念滞后第33页
        3.3.3 市场功能难以发挥的制度限制第33-34页
        3.3.4 政府与市场互动不强的关系错位第34-36页
第4章 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现实选择第36-46页
    4.1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依据与条件第36-38页
        4.1.1 路径选择的依据第36-37页
        4.1.2 路径选择的条件第37-38页
    4.2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总体安排第38-40页
        4.2.1 路径选择的总体构思第38-39页
        4.2.2 路径设计的潜在意蕴第39-40页
    4.3 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具体设计第40-44页
        4.3.1 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路径第40页
        4.3.2 协调路径第40-43页
        4.3.3 多元路径第43-44页
    4.4 新型城镇路径的实施步骤第44-46页
        4.4.1 先行示范阶段第44页
        4.4.2 经验推广阶段第44-46页
第5章 研究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用户属性和兴趣对比度的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研究
下一篇:《新周刊》封面专题策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