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水体氮磷污染现状 | 第12页 |
1.2 生物脱氮技术 | 第12-13页 |
1.3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概论 | 第13-16页 |
1.3.1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 | 第13-14页 |
1.3.2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4 磷及COD/P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 | 第16-17页 |
1.5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N_2O的产生 | 第17-22页 |
1.5.1 N_2O的环境效应及来源 | 第17-18页 |
1.5.2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N_2O的释放 | 第18-20页 |
1.5.3 影响N_2O释放的因素 | 第20-22页 |
1.5.4 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释放 | 第22页 |
1.6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 | 第22-25页 |
1.7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7.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6-38页 |
2.1 反应器设计及运行 | 第26-28页 |
2.1.1 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26页 |
2.1.2 接种污泥及试验用水 | 第26-28页 |
2.2 化学抑制试验 | 第28-29页 |
2.2.1 化学抑制试验原理 | 第28页 |
2.2.2 化学抑制试验装置及运行 | 第28-29页 |
2.3 分析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29-38页 |
2.3.1 物化指标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9-31页 |
2.3.2 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第三章 不同磷负荷下反应器运行效果 | 第38-48页 |
3.1 不同磷负荷下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38-43页 |
3.1.1 反应器典型周期内磷的转化 | 第38-40页 |
3.1.2 典型周期内氮的转化 | 第40-43页 |
3.2 不同氮磷比下N_2O释放特征 | 第43-46页 |
3.2.1 周期内氧化亚氮释放规律 | 第43-44页 |
3.2.2 化学抑制试验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COD/P比对SND系统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8-64页 |
4.1 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48-51页 |
4.1.1 细菌总DNA提取 | 第48-49页 |
4.1.2 细菌基因的PCR扩增 | 第49-51页 |
4.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1-57页 |
4.2.1 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4.2.2 基于amoA和nosZ的群落结构分析 | 第54-57页 |
4.3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7-61页 |
4.3.1 荧光定量PCR标线准备 | 第57-59页 |
4.3.2 样品荧光定量PCR测定 | 第59-61页 |
4.4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65页 |
5.3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