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干热风及花后高温对小麦形态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2 花后干热风及高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花后高温以及干热风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4 干热风与高温胁迫对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 高温与干热风防控措施 | 第18-19页 |
1.2.6 小麦高温及干热风育种展望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0-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3.1 性状调查 | 第21页 |
2.3.2 小麦植株地上部分图像采集 | 第21页 |
2.3.3 小麦千粒重测定方法 | 第21页 |
2.3.4 种子比重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5 小麦籽粒品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3.6 计算机视觉的绿光标准化值计算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1页 |
3.1 干热风抗逆系数和抗逆指数 | 第22-23页 |
3.2 干热风胁迫对灌浆期小麦地上部分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23-27页 |
3.3 干热风胁迫对性状的影响 | 第27-35页 |
3.3.1 性状指标 | 第27-28页 |
3.3.2 千粒重和旗叶功能期的相关分析 | 第28页 |
3.3.3 旗叶功能期的抗逆系数和抗逆指数 | 第28-31页 |
3.3.4 千粒重的抗逆系数和抗逆指数 | 第31-35页 |
3.4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比重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干热风胁迫对不同部位小穗单粒重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37-41页 |
3.6.1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2 干热风胁迫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智能风控温控干热风模拟温室 | 第41-42页 |
4.2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分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42页 |
4.3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农艺与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鉴定小麦干热风抗性的指标的确立 | 第42-43页 |
4.4 干热风抗逆系数和抗逆指数及干热风抗性品种筛选 | 第43页 |
4.5 干热风胁迫对穗部不同粒位单粒重的影响 | 第43-44页 |
4.6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比重的影响 | 第44页 |
4.7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5.1 智能风控温控干热风模拟温室 | 第45页 |
5.2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分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45页 |
5.3 确立以旗叶功能期和千粒重抗逆指数鉴定小麦干热风抗性 | 第45页 |
5.4 干热风胁迫对穗部不同粒位单粒重的影响 | 第45-46页 |
5.5 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表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