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中日商业秘密特征的比较 | 第12-16页 |
(一)非公知性 | 第12-13页 |
(二)秘密管理性 | 第13-14页 |
(三)有用性 | 第14-16页 |
二、中日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特征比较 | 第16-30页 |
(一)客体特征之比较 | 第16-18页 |
(二)客观特征之比较 | 第18-26页 |
(三)主体特征之比较 | 第26-27页 |
(四)主观特征之比较 | 第27-30页 |
三、中日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定刑的比较 | 第30-34页 |
(一)中日“双罚制”之比较 | 第30页 |
(二)中日罚金制之比较 | 第30-31页 |
(三)中日侵犯商业秘密罪“最高法定刑”之比较 | 第31-32页 |
(四)中日“资格刑”的缺失 | 第32页 |
(五)中日刑罚幅度之不足 | 第32-34页 |
四、中日侵犯商业秘密罪刑事程序比较 | 第34-37页 |
(一)中日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公诉与自诉之争 | 第34页 |
(二)日本“隐秘决定”等制度对于我国的借鉴 | 第34-36页 |
(三)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第 21 条第 2 项第 6 款对于我国的启示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