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碳酸二甲酯简介及用途 | 第9-10页 |
1.3 DMC 生产工艺 | 第10-14页 |
1.3.1 光气法 | 第10页 |
1.3.2 酯交换法 | 第10-12页 |
1.3.3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 第12-13页 |
1.3.4 尿素醇解法 | 第13-14页 |
1.3.5 直接合成法 | 第14页 |
1.4 直接法合成 DMC 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4.1 直接法合成 DMC 催化剂研究 | 第14-18页 |
1.4.2 直接法合成 DMC 反应过程强化 | 第18-19页 |
1.4.3 直接法合成 DMC 微波强化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4 直接法合成 DMC 电化学强化的研究 | 第20-22页 |
1.5 论文选题目的及工作内容 | 第22-24页 |
1.5.1 选题目的 | 第22页 |
1.5.2 主要工作内容 | 第22-24页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中所需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中所用仪器 | 第25页 |
2.2 催化活性表征 | 第25-26页 |
2.2.1 高压合成反应表征 | 第25-26页 |
2.2.2 电解合成反应表征 | 第26页 |
2.3 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26-29页 |
2.3.1 气相色谱分析(GC) | 第26-27页 |
2.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 第27页 |
2.3.3 X 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28页 |
2.3.5 程序升温还原脱附(TPD) | 第28页 |
2.3.6 傅里叶红外变换仪(FT-IR) | 第28-29页 |
3 高压合成 DMC 及其催化剂探究 | 第29-48页 |
3.1 催化剂活性组分优化 | 第29-34页 |
3.1.1 引言 | 第29页 |
3.1.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3.1.4 结论 | 第34页 |
3.2 以 TiO2纳米阵列为基底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 | 第34-41页 |
3.2.1 引言 | 第34-35页 |
3.2.2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3.2.4 结论 | 第41页 |
3.3 以 Al2O3纳米阵列为基底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 | 第41-46页 |
3.3.1 引言 | 第41-42页 |
3.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3.3.4 结论 | 第46页 |
3.4 以其它多孔结构材料为基底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 | 第46-48页 |
3.4.1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3.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页 |
3.4.3 结论 | 第47-48页 |
4 直接法合成 DMC 电化学强化的研究 | 第48-56页 |
4.1 液相直流电解合成 DMC 的研究 | 第48-54页 |
4.1.1 引言 | 第48页 |
4.1.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4.1.4 结论 | 第53-54页 |
4.2 高压放电强化直接合成 DMC 的研究 | 第54-55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4.2.3 结论 | 第55页 |
4.3 电催化强化机理分析 | 第55-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