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织物高强力保留率的免烫整理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21页 |
| ·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简介 | 第11页 |
| ·免烫整理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发展 | 第11页 |
| ·免烫整理的标准 | 第11-12页 |
| ·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强力的损伤 | 第12页 |
| ·甲醛的释放 | 第12页 |
| ·泛黄现象及其他 | 第12-13页 |
| ·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强力保护 | 第13-14页 |
| ·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研究的现状 | 第14-20页 |
| ·开发新型的免烫整理剂 | 第14-17页 |
| ·改进免烫整理工艺 | 第17-18页 |
| ·新技术在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2 基本原理 | 第21-27页 |
| ·折皱形成的原因 | 第21-22页 |
| ·免烫整理的原理 | 第22-23页 |
| ·免烫整理织物机械性能下降的原理 | 第23-25页 |
| ·强力保护机理 | 第25-27页 |
| ·柔软剂改善织物强力的机理 | 第25页 |
| ·催化剂改善织物强力的机理 | 第25-26页 |
| ·强力保护剂改善织物强力的机理 | 第26页 |
| ·改进免烫整理工艺改善织物强力的机理 | 第26-27页 |
| 3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织物 | 第27页 |
| ·药品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树脂LT免烫整理 | 第28页 |
| ·SDP免烫整理 | 第28页 |
| ·FH-220免烫整理 | 第28-29页 |
| ·染色方法 | 第29页 |
| ·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 ·断裂强力和断裂拉幅率的测定(条样法) | 第29页 |
| ·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 | 第29页 |
|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 | 第29页 |
| ·织物白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色差及K/S值的测定 | 第30页 |
| ·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 ·织物平整度的测试 | 第30-31页 |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64页 |
| ·机械性能和白度 | 第31页 |
| ·整理剂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免烫整理中有关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3-39页 |
| ·免烫树脂LT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 ·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预烘后织物带液率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聚氨酯乳液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 ·pu95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u2F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聚氨酯乳液与免烫整理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 第41-42页 |
| ·最优工艺参数选择 | 第42-44页 |
| ·聚氨酯乳液对DP等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有机硅乳液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45-60页 |
| ·YH-7525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ACT-80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有机硅乳液与免烫整理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 第47-48页 |
| ·最优工艺参数选择 | 第48-50页 |
| ·整理液的pH值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张力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张力大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有机硅乳液对DP等级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整理试剂对织物色光的影响 | 第59页 |
| ·甲醛含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 ·聚氨酯和有机硅的协同作用 | 第60-61页 |
| ·有机硅乳液在聚氨酯体系中的作用 | 第60页 |
| ·聚氨酯乳液在有机硅体系中的作用 | 第60-61页 |
| ·强力保护剂SR对断裂强力提升作用的研究 | 第61-64页 |
| 5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已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