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氮肥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及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19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的关系第14-15页
        1.2.2 小麦茎秆力学特征与抗倒伏的关系第15页
        1.2.3 小麦茎秆解剖结构与抗倒伏的关系第15-16页
        1.2.4 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的关系第16-17页
        1.2.5 栽培措施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第17-19页
            1.2.5.1 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第17页
            1.2.5.2 氮肥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1 试验地区概况第19页
    2.2 试验设计第19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9-22页
        2.3.1 取样方法和倒伏情况测定第19页
        2.3.2 小麦茎秆形态指标的测定第19-20页
        2.3.3 小麦茎秆各节间抗折力的测定第20页
        2.3.4 小麦茎秆各节间解剖结构的观察第20-21页
        2.3.5 小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21页
        2.3.6 小麦木质素单体的测定第21-22页
    2.4 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测定第22页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50页
    3.1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植株倒伏的影响第23-24页
        3.1.1 不同密度处理下小麦植株倒伏情况第23页
        3.1.2 不同氮肥处理下小麦植株倒伏情况第23-24页
    3.2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4-30页
        3.2.1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的影响第24-26页
            3.2.1.1 密度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的影响第24-25页
            3.2.1.2 氮肥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的影响第25-26页
        3.2.2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各节间茎粗和壁厚的影响第26-30页
            3.2.2.1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茎粗和壁厚的影响第26-27页
            3.2.2.2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茎粗和壁厚的影响第27-30页
    3.3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各节间抗折力的影响第30-34页
        3.3.1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抗折力的影响第30-32页
        3.3.2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抗折力的影响第32-34页
    3.4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各节间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第34-42页
        3.4.1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横切面木质化程度的影响第34页
        3.4.2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横切面木质化程度的影响第34-39页
        3.4.3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解剖结构的影响第39页
        3.4.4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解剖结构的影响第39-42页
    3.5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各节间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42-45页
        3.5.1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3.5.2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3.6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各节间不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影响第45-48页
        3.6.1 密度对小麦各节间不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影响第45页
        3.6.2 氮肥对小麦各节间不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影响第45-48页
    3.7 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下抗折力和木质素代谢的多因素分析第48页
    3.8 小麦茎秆抗折力与木质素及解剖结构的关系第48-49页
    3.9 密度和氮肥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6页
    4.1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第50-51页
        4.1.1 株高、节间长度、重心高度与茎秆抗倒伏性第50页
        4.1.2 茎秆内径、外径和壁厚与茎秆抗倒伏性第50-51页
    4.2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第51-52页
    4.3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茎秆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第52-53页
    4.4 密度和氮肥对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影响第53-55页
    4.5 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55-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5.1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机理第56页
    5.2 密度和氮肥与抗倒伏的关系及对小麦木质素代谢的影响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钾肥对不同铃重棉花品种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下一篇:畦田节水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