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1.1 弱视定义和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1.2 弱视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1.3 弱视患病率及危害 | 第11-12页 |
1.4 弱视的预防与治疗 | 第12-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分组 | 第17-18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1.3 剔除标准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3.1 视力检查 | 第18-19页 |
2.3.2 验光 | 第19页 |
2.3.3 眼前后节检查 | 第19页 |
2.3.4 RGPCL验配方法 | 第19-20页 |
2.3.5 综合弱视训练 | 第20页 |
2.3.6 复诊 | 第20页 |
2.4 现场及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30页 |
3.1 整体分析 | 第22-24页 |
3.1.1 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 第22页 |
3.1.2 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 第22-23页 |
3.1.3 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 第23页 |
3.1.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5 配戴RGPCL治疗安全性分析 | 第24页 |
3.2 分层分析 | 第24-30页 |
3.2.1 各组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 第24-26页 |
3.2.2 各组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 第26-27页 |
3.2.3 各组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 第27-29页 |
3.2.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0-34页 |
4.1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有效性 | 第30-31页 |
4.2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效果及稳定性 | 第31-32页 |
4.3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舒适度及安全性 | 第32-33页 |
4.4 RGPCL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缩略词表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