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坡(台)地建筑是城镇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坡地建筑设计方法 | 第11-13页 |
·坡(台)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 | 第13-14页 |
·坡(台)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 | 第13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的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以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典型坡(台)地建筑结构工程实例概况 | 第16-20页 |
·框架结构工程实例简介 | 第16-17页 |
·框架结构实例概况 | 第16-17页 |
·结构布置 | 第17页 |
·框剪结构工实例概况 | 第17-18页 |
·框剪结构程实例简介 | 第17页 |
·结构布置 | 第17-18页 |
·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简介 | 第18-19页 |
·剪力墙结构实例概况 | 第18-19页 |
·结构布置 | 第19页 |
·三种结构共同的工程特点 | 第19-20页 |
3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32页 |
·有限元法理论 | 第20-25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页 |
·有限元分析中所用到的时程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2-25页 |
·SATWE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25-27页 |
·SATWE程序的功能 | 第25-26页 |
·SATWE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缺点 | 第26-27页 |
·SAP2000有限元程序的简介与模型建立 | 第27-32页 |
·SAP2000程序简介 | 第27-2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坡地建筑模型的特点 | 第28-32页 |
4 坡(台)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32-86页 |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32-34页 |
·静力理论 | 第32页 |
·反应谱理论 | 第32-33页 |
·动力分析法 | 第33-34页 |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 第34-37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37-50页 |
·动力特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模态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39-50页 |
·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50-75页 |
·选取不同嵌固端时SATWE计算结构变形的比较 | 第51-55页 |
·选取不同嵌固端时SAP2000计算结构变形的比较 | 第55-58页 |
·选取不同嵌固端时SATWE计算结构内力的比较 | 第58-67页 |
·选取不同嵌固端时SAP2000计算结构内力的比较 | 第67-75页 |
·同一嵌固端PKPM与SAP2000两种软件计算结构地震效应的比较 | 第75-84页 |
·结构水平位移的比较 | 第76-79页 |
·结构内力的比较 | 第79-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弹性时程分析 | 第86-152页 |
·考虑坡地土体作用下弹性时程分析 | 第86-95页 |
·地震波作用下地震反应 | 第86-90页 |
·地震波作用下最大位移 | 第90-93页 |
·地震波作用下层间剪力 | 第93-94页 |
·地震波作用下顶端土弹簧反力 | 第94-95页 |
·基础顶嵌固时弹性时程分析 | 第95-104页 |
·地震波作用下地震反应 | 第95-100页 |
·地震波作用下最大位移 | 第100-103页 |
·地震波作用下层间剪力 | 第103-104页 |
·±0.000 处嵌固时弹性时程分析 | 第104-112页 |
·地震波作用下地震反应 | 第104-108页 |
·地震波作用下最大位移 | 第108-111页 |
·地震波作用下层间剪力 | 第111-112页 |
·振型分解反应普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12-148页 |
·结构位移的比较 | 第113-134页 |
·结构层问剪力比较 | 第134-145页 |
·结构基底反应的比较 | 第145-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2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52-156页 |
·完成的工作 | 第152-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53-154页 |
·展望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2页 |
附录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