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Mohr-Coulomb理论 | 第9-10页 |
1.2.2 修正Mohr-Coulomb理论 | 第10-11页 |
1.2.3 Duncan-Chang模型 | 第11页 |
1.2.4 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 | 第11页 |
1.2.5 清华模型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工程概况 | 第13-22页 |
2.1 工程简介 | 第13-14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20页 |
2.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4-16页 |
2.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20页 |
2.3 基坑的施工设计 | 第20-22页 |
第3章 Strain Hardening/Softening Mohr-Coulomb模型介绍 | 第22-31页 |
3.1 Strain Hardening/Softening Mohr-Coulomb模型介绍 | 第22页 |
3.2 广义应力应变分量 | 第22页 |
3.3 弹性增量法 | 第22-23页 |
3.4 复合破坏准则和流动法则 | 第23-26页 |
3.5 塑形修正 | 第26-28页 |
3.6 硬化参数 | 第28页 |
3.7 塑性应变增量 | 第28-29页 |
3.8 粘聚力、摩擦角、膨胀角和抗拉强度的用户自定义函数 | 第29-30页 |
3.9 模型命令和属性关键词 | 第30-31页 |
第4章 杭州地区黏土在Strain Hardening/Softening Mohr-Coulomb模型中的参数拟合 | 第31-35页 |
4.1 杭州地区土体常三轴试验土体力学参数 | 第31-34页 |
4.2 参数拟合结果 | 第34-35页 |
第5章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5-43页 |
5.1 潜在危险面的确定 | 第35-36页 |
5.1.1 纵断面 | 第35-36页 |
5.1.2 横断面 | 第36页 |
5.2 建立三维模型 | 第36-43页 |
5.2.1 选取建模基本单位 | 第36-43页 |
第6章 拟合参数的验证 | 第43-55页 |
6.1 概述——模拟分析结果与基坑监测结果对比 | 第43-44页 |
6.2 测点数据分析 | 第44-49页 |
6.3 本构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6.3.1 概述 | 第49-50页 |
6.3.2 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 | 第50-53页 |
6.4 本构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7章 基坑开挖变形分析 | 第55-71页 |
7.1 概述 | 第55页 |
7.2 横向位移与总位移 | 第55-60页 |
7.3 桩土应力应变 | 第60-65页 |
7.4 土体塑性变形区 | 第65-68页 |
7.5 结构最大主应力与土体拉应力 | 第68-69页 |
7.6 结论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