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8页 |
| 1.1 从2016与2017年的摄影展览说起 | 第6-7页 |
| 1.2 什么是后摄影 | 第7-8页 |
| 第2章 表征危机中的摄影 | 第8-17页 |
| 2.1 摄影死了? | 第8-9页 |
| 2.2 “真实”的谎言 | 第9-10页 |
| 2.3 摄影表征的历史演变 | 第10-17页 |
| 2.3.1 “客观”本就是一个问题 | 第11-12页 |
| 2.3.2 符号学语境中的摄影 | 第12-13页 |
| 2.3.3 符号向话语的过渡 | 第13-14页 |
| 2.3.4 后摄影时代理论的构建—从福柯到波德里亚 | 第14-17页 |
| 第3章 后摄影时代的当下 | 第17-21页 |
| 3.1 摄影与消费社会 | 第17-18页 |
| 3.2 后摄影时代的拿来主义 | 第18-19页 |
| 3.3 美图秀秀,一种体验式的后摄影 | 第19-20页 |
| 3.4 后摄影时代下当前摄影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困境 | 第20-21页 |
| 第4章 从“后摄影”思考摄影史的书写 | 第21-25页 |
| 4.1 两种不同的摄影史构建方式 | 第22页 |
| 4.2 纽霍尔《摄影史》的影响 | 第22-23页 |
| 4.3 后摄影是视觉文化的产物 | 第23-25页 |
| 第5章 作品《富士康打工记》的介绍 | 第25-27页 |
| 5.1 作品介绍 | 第25-2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附录 | 第29-3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