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党内立规后评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3-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党内立规后评估基础理论 | 第18-28页 |
一、党内立规后评估的概念 | 第18-24页 |
(一) 党内立规后评估概念的提出 | 第18-20页 |
(二) 党内立规后评估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0-24页 |
二、党内立规后评估的特征 | 第24-28页 |
(一) 评估机制的体系化 | 第24页 |
(二) 评估主体的多样性 | 第24-25页 |
(三) 评估内容的针对性 | 第25页 |
(四) 评估模式的多选性 | 第25-26页 |
(五) 评估成果的反馈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党内立规后评估的要素 | 第28-38页 |
一、评估主体 | 第28-31页 |
(一) 内部评估主体与外部评估主体 | 第28-30页 |
(二) 法定评估主体与非法定评估主体 | 第30-31页 |
二、评估对象 | 第31-32页 |
(一) 在实施中凸显出问题的党内法规 | 第31页 |
(二) 清理中认定为需要修订的党内法规 | 第31页 |
(三) 暂行或者试行的党内法规 | 第31-32页 |
(四) 需要评估的其他党内法规 | 第32页 |
三、评估标准 | 第32-35页 |
(一) 政治性 | 第33页 |
(二) 合法性 | 第33-34页 |
(三) 合理性 | 第34页 |
(四) 协调性 | 第34页 |
(五) 操作性 | 第34-35页 |
(六) 经济性 | 第35页 |
四、评估程序 | 第35-36页 |
五、评估方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党内立规后评估体系构建 | 第38-44页 |
一、构建党内立规后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8-39页 |
(一) 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二) 评估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 第39页 |
二、党内立规后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 第39-44页 |
(一) 合法性原则 | 第40-41页 |
(二) 科学性原则 | 第41页 |
(三) 系统性原则 | 第41-42页 |
(四) 应用性原则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我国党内立规后评估体系构建的要素选择 | 第44-51页 |
一、立足实践的评估主体 | 第44页 |
二、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 | 第44-47页 |
三、科学合理的评估程序 | 第47-48页 |
四、具体可行的评估方法 | 第48-49页 |
五、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