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9-11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 第9-10页 |
1.2.2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 第10-11页 |
1.3 纳米颗粒 | 第11-13页 |
1.3.1 纳米颗粒概述 | 第11-12页 |
1.3.2 纳米颗粒的结构 | 第12页 |
1.3.3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1.4 氧化铝纳米粉体概述 | 第13-16页 |
1.4.1 氧化铝的结构 | 第13-14页 |
1.4.2 Al_2O_3纳米粉体的合成方法 | 第14-16页 |
1.5 γ-Al_2O_3纳米颗粒概述 | 第16-17页 |
1.5.1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结构 | 第16-17页 |
1.5.2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应用 | 第17页 |
1.6 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7 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7.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及表征方法 | 第22-32页 |
2.1 化学沉淀法的机理 | 第22-23页 |
2.2 酸洗腐蚀法的机理 | 第23页 |
2.3 分级聚沉法的机理 | 第23-25页 |
2.4 高能球磨法的机理 | 第25-26页 |
2.5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表征方法 | 第26-29页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页 |
2.5.2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 第26-27页 |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29页 |
2.5.4 比表面积测试法(BET) | 第29页 |
2.6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γ-Al_2O_3纳米颗粒 | 第32-40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3.2.1 氢氧化铝前驱体的制备 | 第32页 |
3.2.2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3 α-Al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3页 |
3.3 不同煅烧温度下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团聚状态及形貌分析 | 第33-36页 |
3.4 α-Al_2O_3纳米颗粒的团聚状态及形貌分析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酸洗腐蚀法制备γ-Al_2O_3纳米颗粒 | 第40-47页 |
4.1 概述 | 第40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4.3 不同反应时间下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团聚状态及形貌分析 | 第41-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分级聚沉酸洗腐蚀30h的γ-Al_2O_3纳米颗粒 | 第47-54页 |
5.1 概述 | 第47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47-48页 |
5.3 分级聚沉γ-Al_2O_3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8-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六章 γ-Al_2O_3纳米颗粒的应用 | 第54-62页 |
6.1 概述 | 第54-55页 |
6.2 实验过程 | 第55-56页 |
6.2.1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55页 |
6.2.2 磷酸铁锂电池的组装 | 第55-56页 |
6.3 γ-Al_2O_3/LiFePO_4正极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56-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7.1 结论 | 第62-63页 |
7.2 创新点 | 第63页 |
7.3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