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国内外地域性建筑特色研究 | 第12-14页 |
·国外地域性建筑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地域性建筑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商丘古城自然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综述 | 第16-26页 |
·商丘古城概况及历史沿革 | 第16-20页 |
·概况 | 第16-17页 |
·自然条件 | 第17-18页 |
·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现存明清商丘古城概述 | 第20-22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周围河流 | 第20页 |
·古城现存格局形式 | 第20-22页 |
·社会地域文化背景 | 第22-25页 |
·商文化 | 第22页 |
·书院文化 | 第22-23页 |
·商丘的戏曲文化 | 第23页 |
·火文化 | 第23-24页 |
·民俗风情 | 第24-25页 |
·姓氏之根 | 第25页 |
·文化传说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商丘古城传统建筑发展及分类 | 第26-40页 |
·商丘地区传统地域性建筑的发展过程 | 第26-27页 |
·商丘古城传统建筑的功能性质分类 | 第27-38页 |
·民居建筑 | 第27-29页 |
·商业建筑 | 第29-31页 |
·宗教、纪念性建筑 | 第31-33页 |
·文化建筑 | 第33-34页 |
·防御建筑 | 第34-37页 |
·古城景观建筑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商丘古城传统地域性建筑特征分析-以民居为例 | 第40-72页 |
·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地理环境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 第40页 |
·当地的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影响 | 第40-41页 |
·传统人文思想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 第41页 |
·传统民居建筑的单体构成 | 第41-60页 |
·建筑单体 | 第42-44页 |
·平面形态特征 | 第44-53页 |
·立面形态特征 | 第53-59页 |
·剖面形态特征 | 第59-60页 |
·院落形态特征 | 第60-68页 |
·传统院落特征 | 第60-62页 |
·商丘地区传统院落特征实例分析 | 第62-68页 |
·传统的建筑装饰 | 第68-69页 |
·民间风俗载体 | 第68页 |
·民居中的色彩载体 | 第68-69页 |
·民居中的装饰艺术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五章 商丘古城地域性建筑的地方材料与构造技术分析 | 第72-84页 |
·木结构建筑与构筑技术特征 | 第72-74页 |
·适用灵活的抬梁式木构架 | 第72-73页 |
·木材作建筑材料 | 第73-74页 |
·砖木结合的结构形式 | 第74-75页 |
·适合地方特点的木构与墙体结合承重体系 | 第74-75页 |
·柱与柱础 | 第75页 |
·墙体的类型与构造 | 第75-78页 |
·砖作为建筑材料的形成过程 | 第76页 |
·墙体的基本构成 | 第76-77页 |
·传统房屋中的主要墙体式样 | 第77-78页 |
·屋顶形式及其构造 | 第78-79页 |
·商丘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形式 | 第78页 |
·屋面类型用构造 | 第78页 |
·屋脊类型与构造 | 第78页 |
·屋饰构件的多样性 | 第78-79页 |
·地面与台基构造 | 第79页 |
·商丘古城地区传统建筑中的装饰 | 第79-82页 |
·外檐装修 | 第79-81页 |
·内檐装修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4-90页 |
·商丘古城传统地域性建筑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第84-86页 |
·传统地域性建筑的传承: | 第84-85页 |
·商丘传统地域性建筑的特点: | 第85-86页 |
·传统地域性建筑对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示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图片注释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