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设施布局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综合客运枢纽基本理论 | 第19-32页 |
2.1 综合客运枢纽概述 | 第19-24页 |
2.1.1 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 | 第19-21页 |
2.1.2 综合客运枢纽的分类 | 第21-22页 |
2.1.3 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 | 第22-24页 |
2.1.4 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2.2 综合客运枢纽衔接系统 | 第24-30页 |
2.2.1 系统分析原理 | 第25页 |
2.2.2 枢纽设施系统的构成 | 第25-27页 |
2.2.3 枢纽衔接系统的条件 | 第27-30页 |
2.3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系统特性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构成与旅客需求研究 | 第32-51页 |
3.1 换乘区的概念 | 第32页 |
3.2 换乘区设施构成分析 | 第32-39页 |
3.2.1 设施构成 | 第32-34页 |
3.2.2 设施功能 | 第34-39页 |
3.3 换乘区旅客集散行为 | 第39-44页 |
3.3.1 旅客步行特征 | 第39-40页 |
3.3.2 旅客空间需求 | 第40-42页 |
3.3.3 旅客时间需求 | 第42-43页 |
3.3.4 旅客心理行为 | 第43-44页 |
3.4 换乘区旅客集散量预测 | 第44-50页 |
3.4.1 旅客集散特征 | 第44-45页 |
3.4.2 预测内容与思路 | 第45-46页 |
3.4.3 预测方法 | 第46-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设施规模与布局研究 | 第51-63页 |
4.1 换乘区设施规模确定 | 第51-56页 |
4.1.1 换乘广场规模 | 第51页 |
4.1.2 换乘大厅规模 | 第51-52页 |
4.1.3 换乘通道规模 | 第52-56页 |
4.2 换乘区旅客交通分析 | 第56-58页 |
4.2.1 旅客交通流线 | 第57页 |
4.2.2 旅客交通组织 | 第57-58页 |
4.3 换乘区设施布局设计 | 第58-62页 |
4.3.1 广场换乘布局 | 第58-59页 |
4.3.2 大厅换乘布局 | 第59页 |
4.3.3 垂直换乘布局 | 第59-60页 |
4.3.4 通道换乘布局 | 第60-61页 |
4.3.5 混合换乘布局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3-74页 |
5.1 项目简介 | 第63页 |
5.2 项目定位 | 第63-64页 |
5.3 枢纽换乘区构成与旅客集散量预测 | 第64-69页 |
5.3.1 换乘区设施构成 | 第64-65页 |
5.3.2 旅客集散量预测 | 第65-69页 |
5.4 枢纽换乘区设施规模与布局设计 | 第69-74页 |
5.4.1 设施规模确定 | 第69页 |
5.4.2 设施布局设计 | 第69-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