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光本性的理论论文--量子光学论文

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现及单原子轨道的精密测量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引言第16-17页
   ·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7-23页
     ·从弱耦合到强耦合第17-19页
     ·从多原子到单个原子第19-21页
     ·其它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第21-23页
   ·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应用和意义第23-26页
     ·基本物理问题第24-25页
     ·量子信息第25页
     ·精密测量,量子计量第25-26页
   ·山西大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和本文结构安排第26-28页
第二章 腔量子电动力学基本理论:腔与原子相互作用第28-36页
   ·引言第28页
   ·无耗散系统第28-30页
   ·耗散系统第30-34页
   ·小节第34-36页
第三章 实验系统第36-70页
   ·引言第36-37页
   ·真空系统及磁光阱冷原子系统第37-56页
     ·真空系统第37-38页
     ·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第38-41页
     ·光致原子解吸附(LIAD)的应用第41-56页
   ·高精细度光学微腔第56-58页
   ·频率链系统第58-66页
     ·频率链系统的作用和意义第59页
     ·频率链系统介绍第59-61页
     ·微腔腔长控制的实现第61-66页
   ·探测系统第66-67页
   ·时序控制系统第67-69页
   ·小节第69-70页
第四章 强耦合腔QED的实现及腔内单原子的灵敏探测第70-80页
   ·引言第70页
   ·基本理论及其模拟结果第70-73页
   ·单原子穿越微腔信号探测第73-78页
     ·共振条件下的结果第74-75页
     ·失谐条件下的结果第75-77页
     ·真空拉比分裂的测量第77-78页
   ·单原子穿越微腔信号统计结果第78-79页
   ·小节第79-80页
第五章 基于单原子计数的冷原子温度测量第80-88页
   ·引言第80-81页
   ·理论分析第81-84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84-86页
   ·小节第86-88页
第六章 单原子质心轨道的精密测量第88-104页
   ·引言第88-89页
   ·理论分析第89-94页
     ·非倾斜TEM_(10)模第90-92页
     ·倾斜TEM_(10)模第92-94页
   ·实验过程第94-95页
     ·微腔高阶横模选定第94-95页
     ·TEM_(10)模的锁定第95页
   ·实验结果第95-99页
     ·原子质心的轨道第95-96页
     ·原子轨道测量精度分析第96-99页
   ·由原子的速度确定冷原子团的温度第99-101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9-100页
     ·冷原子团的温度第100-101页
   ·采用更高阶横模测量单原子运动轨道的分析第101-103页
   ·小节第103-104页
第七章 腔内单原子的操控和单光子源的产生第104-110页
   ·引言第104页
   ·腔内FORT中单原子的控制第104-106页
   ·确定性单光子源的实验方案第106-108页
   ·小节第108-110页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34-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超冷玻色费米气体的集体原子反冲行为和Feshbach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