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附表清单 | 第11-12页 |
縮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1.1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 第16页 |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第16-18页 |
1.2.1 现场采样 | 第16-17页 |
1.2.2 实验室分析 | 第17-18页 |
1.3 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2 结果 | 第19-38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2.1.1 搬迁前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种类型号相同 | 第19-20页 |
2.1.2 搬迁前后相同生产线识别和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 | 第20-21页 |
2.1.3 搬迁前后生产规模及设备数量比较 | 第21-22页 |
2.2 检测结果对比 | 第22-37页 |
2.2.1 粉尘检测结果对比 | 第22-27页 |
2.2.2 毒物检测结果对比 | 第27-29页 |
2.2.3 噪声检测结果对比 | 第29-34页 |
2.2.4 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对比 | 第34-35页 |
2.2.5 检测结果合格率比较 | 第35-37页 |
2.3 搬迁前后职业病防护措施对比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3页 |
3.1 职业病危害改善情况及原因探讨 | 第38-39页 |
3.1.1 粉尘、噪声 | 第38页 |
3.1.2 毒物 | 第38-39页 |
3.2 搬迁扩建后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3.2.1 粉尘 | 第39页 |
3.2.2 毒物 | 第39页 |
3.2.3 噪声 | 第39页 |
3.2.4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 第39-40页 |
3.2.5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 第40页 |
3.2.6 密闭空间作业 | 第40页 |
3.3 建议 | 第40-43页 |
3.3.1 防尘方面 | 第40页 |
3.3.2 防毒方面 | 第40-41页 |
3.3.3 防噪声方面 | 第41页 |
3.3.4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 第41页 |
3.3.5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第41-42页 |
3.3.6 密闭空间作业 | 第42-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综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现状 | 第46-57页 |
1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 第47-48页 |
2.1 法律、法规、规章 | 第47页 |
2.2 规范、标准 | 第47-48页 |
2.3 其他依据 | 第48页 |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进展现状及问题 | 第48-49页 |
3.1 部分建设单位法制观念不强,对职业病的预防意识较差 | 第48页 |
3.2 有些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 第48-49页 |
3.3 评价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9页 |
3.4 监督管理力度薄弱,执法不力 | 第49页 |
4 评价报告书中常出现的问题 | 第49-55页 |
4.1 关于评价依据 | 第49-50页 |
4.2 关于评价范围 | 第50页 |
4.3 关于评价方法 | 第50页 |
4.4 关于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50页 |
4.5 关于类比现场的选择 | 第50-51页 |
4.6 关于卫生工程学分析 | 第51页 |
4.7 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 第51-52页 |
4.8 关于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 第52页 |
4.9 关于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分析和评价 | 第52页 |
4.10 关于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和评价 | 第52-53页 |
4.11 关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和评价 | 第53页 |
4.12 关于应急救援措施分析和评价 | 第53页 |
4.13 关于职业卫生管理分析和评价 | 第53-54页 |
4.14 关于评价结论与建议 | 第54页 |
4.15 关于附件和附图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附录A: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第57-58页 |
附录B:项目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