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6-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6-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1.3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4 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2.1.1 当代大学生 | 第14页 |
2.1.2 大学生就业 | 第14页 |
2.1.3 政府责任 | 第14-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劳动力市场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凯恩斯就业理论 | 第19页 |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1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2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22-25页 |
3.2.1 “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 | 第22-23页 |
3.2.2 “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就业政策 | 第23-24页 |
3.2.3 “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 | 第24-25页 |
3.3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5-28页 |
3.3.1 就业的前景仍旧不容乐观 | 第25-26页 |
3.3.2 就业歧视矛盾突出 | 第26-27页 |
3.3.3 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 第27页 |
3.3.4 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就业观念复杂多变 | 第27-28页 |
3.4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4章 强化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的对策 | 第30-39页 |
4.1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的划分 | 第30-31页 |
4.1.1 调控责任 | 第30页 |
4.1.2 法律责任 | 第30页 |
4.1.3 服务责任 | 第30-31页 |
4.1.4 监督责任 | 第31页 |
4.2 提高政府执政责任理念 | 第31-33页 |
4.2.1 明确政府执政宗旨,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 | 第31-32页 |
4.2.2 调整政府责任导向,优化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 第32-33页 |
4.3 落实政府宏观调控责任,扩大大学生就业需求 | 第33-35页 |
4.3.1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 第33-34页 |
4.3.2 政府对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 第34-35页 |
4.4 强化政府服务责任,为大学生就业创造积极条件 | 第35-36页 |
4.4.1 完善就业扶持政策 | 第35页 |
4.4.2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技能训练 | 第35页 |
4.4.3 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 | 第35页 |
4.4.4 引导就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 | 第35-36页 |
4.5 加强政府监督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 第36-37页 |
4.5.1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监督 | 第36页 |
4.5.2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 | 第36-37页 |
4.5.3 加强对政府自身的监督 | 第37页 |
4.6 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 第37-38页 |
4.7 完善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 第38-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