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多环芳烃的基本性质及污染现状 | 第12-14页 |
1.1.1 多环芳烃的性质 | 第12页 |
1.1.2 多环芳烃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多环芳烃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2 TiO_2光催化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TiO_2光催化原理 | 第14-16页 |
1.2.2 影响 TiO_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 第16-18页 |
1.3 沸石负载型 TiO_2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3.1 沸石分子筛的特点 | 第20-21页 |
1.3.2 沸石负载 TiO_2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沸石负载 TiO_2光催化机理 | 第22-23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沸石负载 TiO_2光催化剂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4-28页 |
2.1 粉煤灰沸石的制备 | 第24页 |
2.2 粉煤灰沸石负载 Ce~(3+)-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6页 |
2.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8页 |
第3章 沸石负载 Ce~(3+)-TiO_2光催化剂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 第28-40页 |
3.1 光催化剂对菲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 第28-31页 |
3.1.1 最佳光催化剂的确定 | 第28页 |
3.1.2 投加量对菲降解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3 pH 对菲降解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4 菲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 第30页 |
3.1.5 菲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光催化剂对蒽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 第31-34页 |
3.2.1 最佳光催化剂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2 投加量对蒽降解的影响 | 第32页 |
3.2.3 pH 对蒽降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4 蒽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 第33页 |
3.2.5 蒽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光催化剂对荧蒽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 第34-38页 |
3.3.1 最佳光催化剂的确定 | 第34-35页 |
3.3.2 投加量对荧蒽降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pH 对荧蒽降解的影响 | 第36页 |
3.3.4 荧蒽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 第36-37页 |
3.3.5 荧蒽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3.4.1 光催化剂对菲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的小结 | 第38页 |
3.4.2 光催化剂对蒽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的小结 | 第38页 |
3.4.3 光催化剂对荧蒽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的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沸石负载 Ce~(3+)-TiO_2光催化剂降解多环芳烃机理探讨 | 第40-48页 |
4.1 原材料粉煤灰与人工沸石的表征 | 第40-41页 |
4.1.1 原材料粉煤灰与人工沸石 SEM 观察 | 第40页 |
4.1.2 原材料粉煤灰与人工沸石 XRD 观察 | 第40-41页 |
4.1.3 原材料粉煤灰与人工合成沸石比表面积比较 | 第41页 |
4.2 沸石负载 Ce~(3+)-TiO_2光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2.1 SEM-EDX 观察 | 第41-42页 |
4.2.2 XRD 分析 | 第42-43页 |
4.2.3 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3-44页 |
4.3 沸石负载 Ce~(3+)-TiO_2光催化剂降解多环芳烃机理探讨 | 第44-4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1.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2.主要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