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言 | 第10-15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0.2 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11-13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一人公司债权人保护特殊性与我国立法状况概述 | 第15-25页 |
1.1 一人公司的概念及类别 | 第15-16页 |
1.1.1 一人公司的概念 | 第15页 |
1.1.2 一人公司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 一人公司对债权人利益的特殊威胁 | 第16-18页 |
1.2.1 股东滥用支配地位 | 第16-17页 |
1.2.2 股东突破有限责任 | 第17页 |
1.2.3 内部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 第17-18页 |
1.3 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法律保护制度探析 | 第18-25页 |
1.3.1 立法突破 | 第18-19页 |
1.3.2 存在的缺陷 | 第19-25页 |
第二章 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实证分析 | 第25-35页 |
2.1 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不当行为表现 | 第25-31页 |
2.1.1 未遵守强制财务审计制度 | 第25页 |
2.1.2 公司设立阶段的不当行为 | 第25-26页 |
2.1.3 实施侵权行为或恶意欺诈 | 第26-27页 |
2.1.4 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 第27-28页 |
2.1.5 借衍生型一人公司逃避义务 | 第28-29页 |
2.1.6 个人借款与公司借款混淆 | 第29-30页 |
2.1.7 恶意对外担保 | 第30页 |
2.1.8 董事、监事、高管过度控制公司 | 第30-31页 |
2.2 现行一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操作缺陷 | 第31-33页 |
2.3 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2.3.1 公司内部结构风险 | 第33-34页 |
2.3.2 相关立法缺失 | 第34页 |
2.3.3 道德规制失灵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各国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法律保护制度考察 | 第35-42页 |
3.1 各国一人公司识别法律机制探析 | 第35-38页 |
3.1.1 一人公司资本制度 | 第35-36页 |
3.1.2 承认的一人公司类型 | 第36-37页 |
3.1.3 一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8页 |
3.1.4 一人公司股东自己代理规定 | 第38页 |
3.2 各国一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规定 | 第38页 |
3.3 各国一人公司外部监督检查机制 | 第38-39页 |
3.3.1 财务审计制度 | 第38-39页 |
3.3.2 债权人可主张的权利 | 第39页 |
3.4 各国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梳理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法律保护完善建议 | 第42-55页 |
4.1 改进一人公司识别法律机制 | 第42-45页 |
4.1.1 完善一人公司资本制度 | 第42-43页 |
4.1.2 修改一人公司股东资格的限制条款 | 第43页 |
4.1.3 增设衍生型一人公司规定 | 第43-44页 |
4.1.4 设计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和第三人知情权制度 | 第44-45页 |
4.2 完善一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45-47页 |
4.2.1 加强对惟一股东职权的监督 | 第46页 |
4.2.2 规范一人公司董事会职权 | 第46-47页 |
4.2.3 完善一人公司的监事制度 | 第47页 |
4.3 设计外部监督检查制度 | 第47-51页 |
4.3.1 完善一人公司财务审计制度 | 第48-49页 |
4.3.2 增设债权人参与治理制度 | 第49-50页 |
4.3.3 使信用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化 | 第50-51页 |
4.4 健全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 第51-55页 |
4.4.1 限定原告的范围 | 第51页 |
4.4.2 限定被告的范围 | 第51页 |
4.4.3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要件 | 第51-53页 |
4.4.4 规定多重人格否认和逆向人格否认制度 | 第53页 |
4.4.5 引入深石原则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