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桥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桥空间受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初步设计 | 第18-27页 |
2.1 工程背景及建设条件 | 第18-21页 |
2.2 结构初步设计 | 第21-26页 |
2.2.1 技术标准 | 第21页 |
2.2.2 设计要点 | 第21-23页 |
2.2.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 第23-25页 |
2.2.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连续等宽箱梁空间受力特性数值分析 | 第27-82页 |
3.1 计算方法及关键参数 | 第27-30页 |
3.1.1 有限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27-30页 |
3.2 数值计算内容及说明 | 第30-31页 |
3.2.1 计算工况及分析内容 | 第30-31页 |
3.2.2 结果分析说明 | 第31页 |
3.3 结构自重作用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31-34页 |
3.4 自重+预应力作用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34-38页 |
3.5 恒载+汽车活载作用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38-67页 |
3.5.1 按边跨跨中截面最不利加载的结构响应 | 第38-47页 |
3.5.2 按中墩墩顶截面最不利加载的结构响应 | 第47-57页 |
3.5.3 按中跨跨中最不利加载的结构响应 | 第57-67页 |
3.6 温度荷载单项作用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67-72页 |
3.6.1 非线性温度效应(一) | 第67-70页 |
3.6.2 非线性温度效应(二) | 第70-72页 |
3.6.3 小结 | 第72页 |
3.7 支座沉降单项作用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72-78页 |
3.7.1 不均匀沉降效应(1,3) | 第73-75页 |
3.7.2 不均匀沉降效应(2,3) | 第75-78页 |
3.7.3 小结 | 第78页 |
3.8 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箱梁的结构响应 | 第78-80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桥优化设计 | 第82-101页 |
4.1 连续等宽箱梁结构优化设计 | 第82-83页 |
4.1.1 现浇箱梁 | 第82-83页 |
4.1.2 桥墩、桥台 | 第83页 |
4.1.3 承台与基础 | 第83页 |
4.2 耐久性设 | 第83-87页 |
4.3 施工要点控制 | 第87-98页 |
4.3.1 测量 | 第87页 |
4.3.2 混凝土工程 | 第87-89页 |
4.3.3 模板、支架 | 第89-91页 |
4.3.4 现浇箱梁 | 第91-93页 |
4.3.5 桥墩、桥台 | 第93-94页 |
4.3.6 基础 | 第94-95页 |
4.3.7 桥面及附属工程 | 第95-98页 |
4.4 桥梁运营期的养护建议 | 第98-100页 |
4.4.1 桥梁检查 | 第98-99页 |
4.4.2 桥梁养护与维修 | 第99-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1-103页 |
5.1 结论 | 第101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期间发表成果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