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人工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和脉搏压变异监测容量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 | 第13-20页 |
一.引言 | 第13页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病例选择 | 第13页 |
2.纳入标准 | 第13页 |
3.排除标准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设备及药品 | 第13-14页 |
2.麻醉诱导、维持及监测指标 | 第14-15页 |
3.试验实施 | 第15页 |
4.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 | 第15-16页 |
5.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三.结果 | 第16-20页 |
1.基本资料 | 第16-17页 |
2.液体输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的变化分析 | 第17-18页 |
3.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4.ROC 曲线结果分析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人工气腹 合并头低位对每搏量变异和脉搏压变异监测容量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 | 第20-26页 |
一.引言 | 第20页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1.病例选择 | 第20页 |
2.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3.排除标准 | 第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设备及药品 | 第21页 |
2.麻醉诱导、维持及监测指标 | 第21页 |
3.试验实施 | 第21-22页 |
4.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 | 第22页 |
5.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三.结果 | 第22-26页 |
1.基本资料 | 第22页 |
2.液体输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的变化分析 | 第22-23页 |
3.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4.ROC 曲线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讨论 | 第26-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文献综述 | 第36-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