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微波干燥和热解提质的机理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4-30页 |
| 1.1 褐煤提质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 1.2 褐煤提质技术 | 第16-18页 |
| 1.2.1 褐煤干燥提质 | 第16-17页 |
| 1.2.2 褐煤热解提质 | 第17-18页 |
| 1.3 微波加热褐煤提质 | 第18-27页 |
| 1.3.1 微波加热技术 | 第18-22页 |
| 1.3.2 褐煤微波加热提质 | 第22-27页 |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30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2 褐煤微波加热脱水动力学分析 | 第30-44页 |
| 2.1 引言 | 第30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0页 |
| 2.3 褐煤微波加热的脱水速率分析 | 第30-35页 |
| 2.3.1 微波功率对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 2.3.2 褐煤质量对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3.3 褐煤含水率对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2.3.4 褐煤粒度对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3.5 煤堆积对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4 褐煤微波加热水分扩散特性分析 | 第35-39页 |
| 2.5 褐煤微波加热脱水动力学分析 | 第39-4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3 无机离子促进褐煤微波加热脱水特性 | 第44-64页 |
| 3.1 引言 | 第44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3.3 无机离子促进褐煤微波脱水效果比较 | 第45-47页 |
| 3.4 氯化钠改善褐煤微波介电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 3.5 氯化钠促进褐煤微波脱水动力学 | 第49-54页 |
| 3.6 氯化钠促进褐煤微波干燥水分扩散 | 第54-55页 |
| 3.7 氯化钠影响微波脱水褐煤的孔隙特性 | 第55-61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4 褐煤微波加热脱除水分的理化特性 | 第64-78页 |
| 4.1 引言 | 第64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 4.3 褐煤脱水的有机成分特性 | 第66-68页 |
| 4.4 褐煤脱水的无机阴离子特性 | 第68-70页 |
| 4.5 褐煤脱水的无机阳离子特性 | 第70-73页 |
| 4.6 褐煤脱水的酸碱度及电导率 | 第73-76页 |
| 4.7 褐煤脱水的回收利用探讨 | 第76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5 活性炭促进褐煤微波热解提质特性 | 第78-96页 |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 5.3 活性炭影响褐煤微波介电升温特性 | 第82-84页 |
| 5.4 活性炭影响微波热解褐煤煤质特性 | 第84-86页 |
| 5.5 活性炭影响微波热解褐煤官能团结构 | 第86-88页 |
| 5.6 活性炭影响微波热解褐煤表面官能团分布 | 第88-90页 |
| 5.7 活性炭影响微波热解褐煤孔隙结构特性 | 第90-93页 |
| 5.8 活性炭影响微波热解褐煤成浆特性 | 第93-94页 |
| 5.9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6 焦炭促进褐煤微波热解提质的微观机理 | 第96-114页 |
| 6.1 引言 | 第96页 |
| 6.2 实验部分 | 第96-98页 |
| 6.3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煤质特性 | 第98-101页 |
| 6.4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官能团结构 | 第101-104页 |
| 6.5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表面官能团分布 | 第104-106页 |
| 6.6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炭微晶结构 | 第106-109页 |
| 6.7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表面微观形貌 | 第109-111页 |
| 6.8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孔隙结构特性 | 第111-112页 |
| 6.9 焦炭影响褐煤微波热解表面润湿性 | 第112-113页 |
| 6.10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7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改善成浆性的中试研究 | 第114-130页 |
| 7.1 引言 | 第114页 |
| 7.2 实验部分 | 第114-117页 |
| 7.3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煤质特性 | 第117-118页 |
| 7.4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含氧官能团 | 第118-119页 |
| 7.5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官能团结构 | 第119页 |
| 7.6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表面官能团分布 | 第119-121页 |
| 7.7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自由基特性 | 第121-122页 |
| 7.8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孔隙结构特征 | 第122-123页 |
| 7.9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粒度分布特性 | 第123-124页 |
| 7.10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表面微观形貌 | 第124-125页 |
| 7.11 连续流提质褐煤表面润湿特性 | 第125-126页 |
| 7.12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添加剂吸附特性 | 第126-127页 |
| 7.13 连续流微波提质褐煤水煤浆特性 | 第127-128页 |
| 7.1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 8.1 全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 8.3 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5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