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牛品种介绍 | 第13-19页 |
·郏县红牛 | 第13-14页 |
·南阳牛 | 第14-16页 |
·秦川牛 | 第16-17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 | 第17-19页 |
·动物的棕色脂肪组织 | 第19-22页 |
·棕色脂肪组织的定义 | 第19页 |
·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 第19-20页 |
·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因素 | 第20-21页 |
·棕色脂肪组织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PRDM16 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PRDM16 蛋白简介 | 第22-23页 |
·PRDM16 基因与PPAR 家族的关系 | 第23页 |
·PRDM16 基因与PGC-1α/β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PRDM16 基因与CtBPs 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PRDM16 基因与BMP 家族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PRDM16/MEL1 蛋白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第二章 PRDM16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7-52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9页 |
·牛基因组DNA 样品的检测 | 第30页 |
·PRDM16 基因各个位点PCR 产物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30-32页 |
·PRDM16 基因DNA 混合池扩增后的测序结果 | 第32-34页 |
·PRDM16 基因CRS-PCR-RFLP 分析 | 第34-35页 |
·PRDM16 基因PCR 产物的RFLP 分析 | 第35-37页 |
·PRDM16 基因g.577 G>T、g. 211563 T>C、g. 211804 G>A、g.212237 T>C 四个多态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指标 | 第37-40页 |
·PRDM16 基因g.577 G>T、g. 211563 T>C、g. 211804 G>A、g.212237 T>C 四个多态基因座的连锁分析 | 第40-42页 |
·PRDM16 基因g.577 G>T、g.211563 T>C、g.211804 G>A、g.212237 T>C 四个多态基因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2-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牛PRDM16 基因遗传变异位点的分析 | 第50页 |
·4 个牛群体PRDM16 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 | 第50-51页 |
·PRDM16 基因对生长发育性状的效应分析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1.实验所用试剂以及仪器 | 第56-59页 |
附录2.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59-60页 |
附录3.统计分析所使用的公式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