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斜纹夜蛾概述 | 第10页 |
1.1 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1.2 斜纹夜蛾的危害 | 第10页 |
2 昆虫适合度 | 第10-12页 |
2.1 影响昆虫适合度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2.1.1 外部环境对昆虫适应度的影响 | 第11-12页 |
2.1.2 内部因素对昆虫适合度的影响 | 第12页 |
3.昆虫对病原微生物敏感性差异 | 第12-15页 |
3.1 杀虫细菌 | 第13页 |
3.2 杀虫真菌 | 第13-14页 |
3.3 杀虫病毒 | 第14-15页 |
4 斜纹夜蛾体内共生菌的研究 | 第15-16页 |
4.1 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概况 | 第15-16页 |
4.2 内共生菌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节功能 | 第16页 |
4.3 Wolbachia抗杀虫微生物功能 | 第16页 |
5.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安徽和县斜纹夜蛾不同家系适合度比较 | 第18-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18-1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9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9-23页 |
2.1 不同家系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 | 第19-20页 |
2.2 不同家系斜纹夜蛾雌雄比 | 第20-21页 |
2.3 不同家系斜纹夜蛾化蛹率 | 第21页 |
2.4 不同家系斜纹夜蛾雌雄蛹重 | 第21-23页 |
3.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斜纹夜蛾不同家系对杀虫微生物敏感性差异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1.1 供试昆虫和微生物 | 第24-25页 |
1.2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1.3 斜纹夜蛾家系对不同杀虫微生物敏感性测定 | 第26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2.1 斜纹夜蛾不同家系对三种杀虫微生物的敏感性比较 | 第26-27页 |
2.2 斜纹夜蛾不同家系受微生物感染后死亡速度比较 | 第27-28页 |
2.3 斜纹夜蛾不同家系杀虫微生物处理后对蛹重的比较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斜纹夜蛾不同家系中共生菌差异及其与杀虫微生物敏感性相关分析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3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1.3 斜纹夜蛾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1.4 斜纹夜蛾体内共生菌的检测 | 第34-36页 |
1.4.1 PCR的扩增 | 第34-36页 |
1.4.2 PCR产物的纯化、连接与转化 | 第36页 |
1.4.3 鉴定与测序 | 第3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2.1 不同家系斜纹夜蛾体内共生菌 | 第36-37页 |
2.2 Wlobachia共生菌在不同家系的感染率 | 第37-38页 |
2.3 斜纹夜蛾对杀虫微生物敏感性与体内共生菌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全文总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