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军新锐小说家的文学地标建构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学地标和鲁军新锐的概念及发展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文学地标的概念与源起 | 第13-18页 |
第二节 鲁军新锐小说家的界定与发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鲁军新锐小说家对齐鲁文学地标的建构 | 第21-39页 |
第一节 鲁军新锐小说家笔下独特的文学地理名片 | 第21-28页 |
第二节 齐鲁文学地标里的独特文化空间 | 第28-35页 |
第三节 齐鲁文学地标里的独特审美追求 | 第35-39页 |
第三章 鲁军新锐小说家建构文学地标的价值与意义 | 第39-48页 |
第一节 齐鲁文学地标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激活 | 第39-41页 |
第二节 齐鲁文学地标共筑“齐鲁乡愁美学” | 第41-44页 |
第三节 齐鲁文学地标完善中国文学地理版图 | 第44-48页 |
第四章 鲁军新锐小说家建构文学地标的原因辨析 | 第48-59页 |
第一节 齐鲁自然环境对鲁军新锐小说家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儒家文化对作家的影响 | 第50-53页 |
第三节 时代的感召和文坛的引领 | 第53-56页 |
第四节 鲁军新锐小说家的自主性文化认同与文学选择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注释 | 第6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