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 | 第13页 |
1.2.3 底泥重金属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1.2.4 重金属污染影响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研究区域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2.1 本文研究范围 | 第17页 |
2.2 研究区自然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2.3 开封市惠济河及其支流概况 | 第18-21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7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3.2.1 资料查找 | 第21页 |
3.2.2 样品采集 | 第21-22页 |
3.2.3 样品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3.2.4 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4 底泥重金属特征分析 | 第27-43页 |
4.1 表层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27-32页 |
4.1.1 表层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27-28页 |
4.1.2 表层底泥重金属沿河分布特征 | 第28-32页 |
4.2 底泥重金属形态垂直分布特征 | 第32-43页 |
4.2.1 镉的形态垂直分布 | 第33-35页 |
4.2.2 铜的形态垂直分布 | 第35-37页 |
4.2.3 铅的形态垂直分布 | 第37-39页 |
4.2.4 锌的形态垂直分布 | 第39-43页 |
5 底泥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5页 |
5.1 酸碱度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5.1.1 底泥pH值测定结果及其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5.1.2 pH与底泥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5.2 有机质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5.2.1 底泥有机质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5.2.2 有机质与底泥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5.3 粒度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5.3.1 底泥粒度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5.3.2 粒度与底泥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5.4 其它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1-55页 |
5.4.1 污染源分布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2 底泥重金属间的自相关分析 | 第52-55页 |
6 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55-71页 |
6.1 底泥重金属的评价基准值 | 第55页 |
6.2 底泥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评价 | 第55-60页 |
6.2.1 整体河流底泥重金属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 | 第55-57页 |
6.2.2 典型支流底泥重金属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 | 第57-60页 |
6.3 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 第60-71页 |
6.3.1 底泥样点重金属潜在危害评价结果 | 第60-65页 |
6.3.2 底泥样点重金属潜在危害空间分布特征 | 第65-69页 |
6.3.3 样点底泥重金属RI空间分布差异成因讨论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