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卷筒关键部件的受力变形分析 | 第24-48页 |
2.1 卷筒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24-25页 |
2.2 力能参数的计算 | 第25-35页 |
2.2.1 卷取张力的计算 | 第25-28页 |
2.2.2 卷筒径向压力的计算 | 第28-29页 |
2.2.3 利用差分法计算卷筒单位压力 | 第29-32页 |
2.2.4 卷筒直径的确定 | 第32-33页 |
2.2.5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带卷的内层切应力 | 第33-34页 |
2.2.6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2.3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35-37页 |
2.4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 第37-38页 |
2.5 建模及导入有限元软件 | 第38-39页 |
2.5.1 关键零部件的几何建模 | 第38-39页 |
2.5.2 模型导入 | 第39页 |
2.6 改善前扇形板的结构静力有限元分析 | 第39-43页 |
2.6.1 结构静力分析介绍 | 第39-40页 |
2.6.2 改善前扇形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0-43页 |
2.7 改善前芯轴的有限元受力分析 | 第43-46页 |
2.7.1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2.7.2 载荷的确定和施加 | 第44-45页 |
2.7.3 应力分析 | 第45-4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镀锌线卷取机卷筒的设计 | 第48-56页 |
3.1 各类卷筒的结构方案 | 第48-52页 |
3.1.1 实心式卷筒 | 第48页 |
3.1.2 四棱锥式卷筒 | 第48-50页 |
3.1.3 八棱锥式卷筒 | 第50-52页 |
3.2 新型卷筒的结构方案 | 第52-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卷筒的受力分析及校核 | 第56-74页 |
4.1 卷筒径向压力的计算 | 第56-61页 |
4.1.1 卷筒径向压力的计算方法 | 第56-59页 |
4.1.2 卷筒径向压力的计算 | 第59-61页 |
4.2 卷筒整体受力分析 | 第61-64页 |
4.2.1 卷筒的材料 | 第61页 |
4.2.2 卷筒的强度计算 | 第61-64页 |
4.3 改善后扇形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64-68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4.3.2 载荷的确定和施加 | 第66-67页 |
4.3.3 应力分析 | 第67-68页 |
4.4 改善后芯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68-72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4.4.2 载荷的确定和施加 | 第70页 |
4.4.3 应力分析 | 第70-72页 |
4.5 产品的实验分析 | 第72-73页 |
4.5.1 改善后情况 | 第72页 |
4.5.2 斜楔斜面的锥度 | 第72页 |
4.5.3 卷筒胀缩时的启动压力值及磨损量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