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0页
1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一般理论第10-21页
    1.1 生态红线的涵义第10-13页
        1.1.1 生态红线的概念第10-11页
        1.1.2 生态红线的特征第11-13页
    1.2 生态红线的理论基础第13-18页
        1.2.1 风险预防理论第13-14页
        1.2.2 环境保护优先理论第14-16页
        1.2.3 环境权理论第16页
        1.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8页
    1.3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分析第18-21页
        1.3.1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理性选择第18-19页
        1.3.2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变革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必要方式第19页
        1.3.3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优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条件第19-21页
2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1-29页
    2.1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现状第21-24页
        2.1.1 中央层面的立法现状第21-22页
        2.1.2 地方层面的保护现状第22-24页
    2.2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2.2.1 缺乏国家层面的生态红线保护的专门立法第24页
        2.2.2 在生态红线保护过程中面临困境第24-26页
        2.2.3 在生态红线的实施环节存在缺陷第26-27页
        2.2.4 在越线行为的追究上存在不足第27-29页
3 完善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建议第29-41页
    3.1 制定《生态红线实施条例》第29页
    3.2 完善生态红线的保护措施第29-32页
        3.2.1 搭建公众参与的平台第29-30页
        3.2.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第30-32页
    3.3 健全生态红线的实施第32-35页
        3.3.1 以环保部门作为生态红线的统一监管主体第32-34页
        3.3.2 确定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第34-35页
    3.4 设置越线法律责任的追究规则第35-41页
        3.4.1 增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第35-36页
        3.4.2 扩大行政责任的范围第36-38页
        3.4.3 实施严厉的刑事责任第38-41页
结束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全磷时空分布规律
下一篇: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下水污染治理问题研究--以大伙房水源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