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介入公司治理之非讼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理论问题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局限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一般法理 | 第17-22页 |
一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公司治理的价值 | 第17-19页 |
三 公司治理的局限 | 第19-20页 |
四 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困境及功能局限 | 第22-26页 |
一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困境 | 第22-23页 |
二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功能局限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解析 | 第26-34页 |
第一节 非讼机制的一般法理 | 第26-30页 |
一 非讼事件的概念及法理特征 | 第26-28页 |
二 非讼程序的概念界定及法理特征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契合度考察 | 第30-34页 |
一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 第30-33页 |
二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正当性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非讼机制的现状评析 | 第34-37页 |
第一节 实体法现状评析 | 第34-35页 |
一 在我国有实体法律依据的公司非讼事件 | 第34-35页 |
二 在我国尚无实体法律依据的公司非讼事件 | 第35页 |
第二节 程序法现状评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非讼机制的实体法构建 | 第37-50页 |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的司法非讼保护 | 第37-40页 |
一 股东知情权的概述 | 第37-38页 |
二 域外比较法考察 | 第38-39页 |
三 我国股东知情权司法保护的完善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股东(大)会的司法召集 | 第40-42页 |
一 股东(大)会的司法召集概述 | 第40页 |
二 域外比较法考察 | 第40-41页 |
三 引入非讼机制的合理性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司法估价 | 第42-44页 |
一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司法估价概述 | 第42-43页 |
二 域外比较法考察 | 第43-44页 |
三 引入非讼机制的合理性 | 第44页 |
第四节 董事的司法任免 | 第44-47页 |
一 董事的司法任免概述 | 第44-45页 |
二 域外比较法考察 | 第45-46页 |
三 引入非讼机制的合理性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公司司法解散及强制清算 | 第47-50页 |
一 公司司法解散及强制清算概述 | 第47页 |
二 域外比较法考察 | 第47-49页 |
三 引入非讼机制的合理性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非讼机制的程序法构建 | 第50-55页 |
第一节 司法非讼程序建构的模式选择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司法非讼程序的具体制度构建 | 第51-55页 |
一 受理与管辖制度 | 第51-52页 |
二 非讼程序主体制度 | 第52页 |
三 审查期限制度 | 第52-53页 |
四 费用标准制度 | 第53页 |
五 裁判形式制度 | 第53页 |
六 审级及纠错制度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