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CO_2 埋存方式 | 第12-15页 |
·CO_2 地质埋存关联技术现状 | 第15-17页 |
·中国CO_2 捕集与埋存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CO_2-EOR及埋存机理研究 | 第20-33页 |
·CO_2 气体性质 | 第20-21页 |
·CO_2 相态 | 第20-21页 |
·CO_2 密度 | 第21页 |
·CO_2-EOR机理研究 | 第21-28页 |
·溶解CO_2 的稀油相特性 | 第21-23页 |
·溶解CO_2 的稠油相特性 | 第23-26页 |
·CO_2-EOR主要机理 | 第26-28页 |
·CO_2 埋存机理研究 | 第28-33页 |
·CO_2 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 第28-29页 |
·CO_2 在水中的溶解度 | 第29-30页 |
·CO_2 主要埋存机理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草舍油田CO_2埋存潜力评估 | 第33-59页 |
·江苏草舍油田概述 | 第33-39页 |
·草舍油田开发历史 | 第33-35页 |
·草舍油田地质概况 | 第35-38页 |
·基本地质参数 | 第38-39页 |
·草舍油田CO_2-EOR及埋存数模研究 | 第39-44页 |
·油藏开发地质模型 | 第39-41页 |
·模拟结果 | 第41-44页 |
·埋存潜力评估方法 | 第44-52页 |
·影响CO_2 埋存潜力的主要因素 | 第44-45页 |
·潜力评估方法 | 第45-52页 |
·潜力评估结果 | 第52-57页 |
·Ecofys & TNO模型评估结果 | 第52-54页 |
·溶解体积模型评估结果 | 第54-56页 |
·评估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增加埋存潜力的方法 | 第57-59页 |
·增大注入压力 | 第57页 |
·盐水层埋存 | 第57-59页 |
第四章 草舍油田CO_2-EOR及埋存示范工程设计 | 第59-76页 |
·CO_2 捕集技术 | 第59-62页 |
·CO_2 捕集系统 | 第59-61页 |
·示范工程CO_2 捕集气源 | 第61-62页 |
·CO_2 运输技术 | 第62-64页 |
·CO_2 运输方式 | 第62-63页 |
·管道输送技术 | 第63-64页 |
·CO_2 注入技术 | 第64-67页 |
·注入状态选择 | 第64-65页 |
·注入系统 | 第65-67页 |
·CO_2 埋存监测 | 第67页 |
·CO_2-EOR产出气处理方案 | 第67-68页 |
·CO_2 管道输送方案 | 第68-76页 |
·设计方法 | 第68-70页 |
·输送状态 | 第70-71页 |
·输送方案模拟 | 第71-76页 |
第五章 CO_2-EOR及埋存示范工程经济评估 | 第76-91页 |
·经济评估模型 | 第76-84页 |
·捕集费用模型 | 第76-77页 |
·运输费用模型 | 第77-82页 |
·埋存费用模型 | 第82-84页 |
·增产原油补偿费用模型 | 第84页 |
·经济评估结果 | 第84-91页 |
·捕集费用 | 第84-85页 |
·运输费用 | 第85-87页 |
·埋存费用 | 第87页 |
·增产原油补偿费用 | 第87-88页 |
·总体评价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