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第17-21页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细胞株 | 第18-21页 |
2.2.1 主要试剂盒 | 第18-19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2.3 其他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1-33页 |
3.1 药品及试剂配制方法 | 第21-23页 |
3.1.1 磷酸缓冲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的配制 | 第21页 |
3.1.2 100nmol/L PD123319的配制 | 第21页 |
3.1.3 100nmol/L CGP42112的配制 | 第21页 |
3.1.4 5mg/ml噻唑蓝(MTT)的配制 | 第21页 |
3.1.5 30%凝胶储备液的配制 | 第21页 |
3.1.6 1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Tris](PH 6.8)的配制 | 第21-22页 |
3.1.7 1.5mol/L Tris-HCl(p H 8.8)的配制 | 第22页 |
3.1.8 10%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的配制 | 第22页 |
3.1.9 10%过硫酸铵的配制 | 第22页 |
3.1.10 膜转移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页 |
3.1.11 5 × 聚丙烯酰胺凝胶 ( 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页 |
3.1.12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ris Buffered Salinewith Tween-20,TBST)的配制 | 第22页 |
3.1.13 封闭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3.1.14 考马斯亮蓝染色液的配制 | 第23页 |
3.1.15 蛋白裂解液的配制 | 第23页 |
3.1.16 4%台盼蓝母液的配制 | 第23页 |
3.2 PC12细胞的体外培养与传代 | 第23-24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3.2.2 细胞传代 | 第23-24页 |
3.2.3 细胞冻存 | 第24页 |
3.2.4 细胞计数 | 第24页 |
3.3 缺氧/再供氧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3.4 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活力变化 | 第24页 |
3.5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24-25页 |
3.6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 | 第25-27页 |
3.6.1 总蛋白提取 | 第25页 |
3.6.2 BCA检测蛋白浓度 | 第25-26页 |
3.6.3 SDS-PAGE电泳 | 第26-27页 |
3.7 反转录PCR | 第27-31页 |
3.7.1 目的基因引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3.7.2 RNA提取 | 第28-29页 |
3.7.3 RNA质量检测及浓度测定 | 第29页 |
3.7.4 第一链c DNA合成 | 第29-30页 |
3.7.5 PCR | 第30-31页 |
3.7.6 RNA琼脂糖电泳 | 第31页 |
3.8 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33-47页 |
4.1 建立缺氧/再供氧损伤细胞模型 | 第33-34页 |
4.1.1 Na2S2O4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2 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变化 | 第34页 |
4.2 AT2R对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4-42页 |
4.2.1 AT2R激动剂对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4-38页 |
4.2.2 AT2R抑制剂对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8-42页 |
4.3 P38MAPK抑制剂对AT2R诱导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2-46页 |
4.3.1 P38MAPK抑制剂对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P38MAPK抑制剂对AT2R诱导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3 P38MAPK抑制剂对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 台盼蓝染色法观察P38MAPK抑制剂对AT2R诱导缺氧/再供氧损伤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7-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综述 血管紧张素 2 型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59-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课题资助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