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全息(CGH)的激光光束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激光光束质量评价方法及模式分解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2.1 高斯光束 | 第19-20页 |
2.2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 第20-22页 |
2.2.1 传输特性 | 第20页 |
2.2.2 光强分布 | 第20-21页 |
2.2.3 相位分布 | 第21页 |
2.2.4 光束束宽 | 第21-22页 |
2.3 评价光束质量的不同参数 | 第22-25页 |
2.4 测量M~2因子的方法 | 第25-29页 |
2.4.1 两点法 | 第25页 |
2.4.2 双曲线拟合法 | 第25-26页 |
2.4.3 模式分解法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计算全息技术 | 第31-37页 |
3.1 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 | 第31-33页 |
3.2 相位型全息图的生成 | 第33-36页 |
3.2.1 计算全息编码的方法 | 第33-34页 |
3.2.2 制作相位型全息图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数值计算及软件仿真 | 第37-47页 |
4.1 数值计算 | 第37-41页 |
4.2 Virtullab软件仿真 | 第41-46页 |
4.2.1 仿真光路 | 第41-42页 |
4.2.2 仿真结果 | 第42-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实验部分 | 第47-57页 |
5.1 实验光路 | 第47-50页 |
5.1.1 实验器材 | 第47-49页 |
5.1.2 实验光路 | 第49-50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50-51页 |
5.3 实验数据及分析处理 | 第51-54页 |
5.4 对比实验 | 第54-55页 |
5.5 误差分析 | 第55-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1 | 第63-64页 |
附录 2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