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法 | 第13页 |
1.5.2 访谈法 | 第13页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2.2.1 民间借贷的发展 | 第15-16页 |
2.2.2 民间借贷长期存在的原因 | 第16-18页 |
2.2.3 民间借贷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4 民间借贷的成本优势及风险管理 | 第19-20页 |
2.2.5 民间信贷行为的社会影响 | 第20-21页 |
2.2.6 民间信贷行为的规范对策 | 第21-23页 |
3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现状概述 | 第23-29页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3页 |
3.2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现状 | 第23-29页 |
3.2.1 农村民间借贷规模 | 第23-24页 |
3.2.2 农户民间借贷用途 | 第24-25页 |
3.2.3 借贷期限及还款情况 | 第25-26页 |
3.2.4 农户民间借贷约束机制 | 第26页 |
3.2.5 农户民间借贷利率水平 | 第26-27页 |
3.2.6 农村借贷缺口仍然很大 | 第27-29页 |
4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特征及社会影响 | 第29-40页 |
4.1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特征 | 第29-37页 |
4.1.1 借贷动机的产生 | 第29-30页 |
4.1.2 农村民间借贷是以关系取向为主导的:信任获取 | 第30-32页 |
4.1.3 农村民间借贷中的理性算计:风险规避 | 第32-36页 |
4.1.4 农村民间借贷存在差序格局与连带关系:资本链接 | 第36-37页 |
4.2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社会影响 | 第37-40页 |
4.2.1 经济领域秩序混乱 | 第37-38页 |
4.2.2 非经济领域纠纷不断 | 第38-39页 |
4.2.3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 第39-40页 |
5 赣南L县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对策 | 第40-44页 |
5.1 构建符合农户借贷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40-41页 |
5.1.1 推进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户融资主力军作用 | 第40页 |
5.1.2 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领域 | 第40页 |
5.1.3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 第40-41页 |
5.2 建立农户借贷风险分散机制 | 第41-42页 |
5.2.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1页 |
5.2.2 建立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 第41-42页 |
5.3 加强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干预 | 第42-44页 |
5.3.1 对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实施优惠政策 | 第42页 |
5.3.2 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收入 | 第42-43页 |
5.3.3 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增加农户借贷可得能力 | 第43-44页 |
6 结语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