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民刑交叉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公司信用的理论基础 | 第10-18页 |
| (一)公司信用与我国公司法下的资本信用 | 第10-12页 |
| 1.我国传统公司法下公司信用基础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 2.资本信用理论基础 | 第11页 |
| 3.资本信用问题与弊端 | 第11-12页 |
| (二)公司资产信用探讨 | 第12-18页 |
| 1.资产信用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2.资产信用对公司财产权保护 | 第13-18页 |
| 二、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民刑交叉问题之法律规制 | 第18-25页 |
| (一)民商法上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18-21页 |
| 1.股东出资瑕疵 | 第18-19页 |
| 2.侵占公司资产 | 第19-20页 |
| 3.挪用公司资产 | 第20页 |
| 4.不公平关联交易 | 第20-21页 |
| (二)刑法上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21-25页 |
| 1.虚报注册资本罪 | 第22-23页 |
| 2.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 第23页 |
| 3.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 第23页 |
| 4.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 | 第23-25页 |
| 三、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民刑事责任的转化 | 第25-36页 |
| (一)民刑事责任的转化 | 第26-32页 |
| 1.股东出资瑕疵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转化 | 第26-27页 |
| 2.侵占公司资产与职务侵占罪的转化 | 第27-29页 |
| 3.挪用公司资产与挪用资金罪的转化 | 第29-30页 |
| 4.民刑事责任之间模糊地带的现实存在 | 第30-32页 |
| (二)民刑事责任转化的完善 | 第32-36页 |
| 1.平衡和协调两部法律的价值 | 第33页 |
| 2.完善《公司法》对公司财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33-34页 |
| 3.强化对侵害公司财产权行为的刑事责任 | 第34-36页 |
| 四、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民刑交叉案件的处置 | 第36-40页 |
| (一)民刑交叉案件处置现状 | 第36页 |
| (二)“先刑后民”的缺陷 | 第36-38页 |
| 1.适用范围被扩大 | 第36-37页 |
| 2.适用程序不完善 | 第37-38页 |
| (三)公司财产权侵权行为民刑交叉案件处置的重构 | 第38-40页 |
| 1.限制“先刑后民”,灵活应用“民商先行”原则 | 第38页 |
| 2.完善“先刑后民”适用程序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