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晦变化,自然之妙-谈山水画写生的“虚实”之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虚实”的文化根源 | 第8-11页 |
第一节 “虚实“的哲学思辨 | 第8-9页 |
第二节 “虚实”在不同艺术语言中的体现 | 第9-10页 |
第三节 “虚实”在山水画中的运用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虚实”的审美价值 | 第11-20页 |
第一节 “虚实”对章法的影响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虚实”在笔墨中的运用 | 第14-16页 |
第三节 “虚实”在气韵上的价值体现 | 第16-18页 |
第四节 “虚实”对意境的营造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现、当代画家山水写生“虚实”之用 | 第20-26页 |
第一节 黄宾虹的“厚黑”之境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李可染的光影“黑白”之妙 | 第22-24页 |
一、西方绘画对其写生观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光影在画面上的运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陆俨少的“空白”之悟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山水画写生“虚实”观 | 第26-37页 |
第一节 “虚实”在时空差异上的认识 | 第26-30页 |
一、阴晴、朝暮在“虚实”上的表现 | 第26-27页 |
二、南北地域特征对“虚实”表现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三、四时季节对“虚实”表现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虚实”与观看方式 | 第30-33页 |
一、饱游饫看,目识心记 | 第30-32页 |
二、迁想妙得,神随笔运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写生中的“虚实”转化 | 第33-37页 |
一、以实为虚,虚而为实 | 第33-34页 |
二、我在写生中对“虚实”的能动性表现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