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1页 |
一、研究标准 | 第9-12页 |
(一) 冠心病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二) 自汗、盗汗中医辨证标准 | 第9-10页 |
(三) 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标准 | 第10-11页 |
(四) 试验病例标准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一) 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 | 第12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三)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疗效判断标准 | 第14-15页 |
(五)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5页 |
(六) 统计学方法 | 第15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15-17页 |
(一)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 第15页 |
(二)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 第15-16页 |
(三) 两组患者体重、身高比较 | 第16页 |
(四)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第16页 |
(五) 两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比较 | 第16页 |
(六) 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史情况比较 | 第16页 |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分级情况比较 | 第16-17页 |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情况比较 | 第17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7-21页 |
(一) 两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比较 | 第17-18页 |
(二)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 第18页 |
(三)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 第18页 |
(四) 舌、脉象比较 | 第18-19页 |
(五)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 | 第19页 |
(六)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组内和组间比较 | 第19-20页 |
(七) 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 | 第20页 |
(八) 不良反应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34页 |
一、中医学对汗的认识 | 第21-22页 |
(一) 《内经》对汗的认识 | 第21-22页 |
(二) 后世医家对自汗、盗汗的认识 | 第22页 |
二、现代医学对汗的认识 | 第22页 |
三、汗出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 第22-24页 |
(一) 心与汗的关系 | 第22-24页 |
(二) 汗出量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 第24页 |
四、生活质量 | 第24-28页 |
(一) 中医与生活质量 | 第25-26页 |
(二) 现代医学生活质量的评定 | 第26-27页 |
(三)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 第27-28页 |
五、宁心止汗方的处方依据 | 第28-30页 |
(一) 药物组成 | 第28页 |
(二) 功能主治 | 第28页 |
(三) 药物分析 | 第28-30页 |
六、宁心止汗方的疗效分析 | 第30-34页 |
(一) 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二) 对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分析 | 第31-32页 |
(三) 对心率的影响分析 | 第32页 |
(四) 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论文著作 | 第50-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