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一、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3-21页
    (一)基本概念第13-14页
        1. 协同发展第13页
        2. 产业转移第13页
        3. 产业承接第13-14页
        4. 产业承接力第14页
    (二)理论基础第14-17页
        1.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第14-15页
        2.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第15页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15-16页
        4. 中心外围理论第16页
        5. 比较优势理论第16-17页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7-21页
        1. 国外研究第17-18页
        2. 国内研究第18-21页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现状第21-29页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差异分析第21-26页
        1.产业结构的差异第21-23页
        2.主导产业的差异第23-24页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第24-26页
    (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关系分析第26-29页
        1. 津冀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合作关系第26-27页
        2. 三地产业发展定位与联系第27-29页
三、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的评价第29-43页
    (一)产业承接力评价体系第29-33页
        1. 产业承接力评价方法第29-30页
        2. 产业承接力指标体系第30-33页
    (二)河北省产业承接力测评第33-43页
        1. 河北省产业承接力测算第33-39页
        2. 河北省产业承接力变动趋势分析第39-43页
四、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第43-51页
    (一)河北省产业承接定位和特征第43-46页
        1. 河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承接定位第43-45页
        2. 河北省产业承接的主要特征第45-46页
    (二)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第46-49页
        1.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分布第46-47页
        2.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以保定为例第47-49页
    (三) 河北省产业承接面临的问题第49-51页
        1. 河北与京津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产业互动难以形成第49页
        2. 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部流动不合理第49-50页
        3. 河北省产业创新力不足第50-51页
五、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1-54页
    (一)推动产业转移对接,构建产业承接平台和配套设施第51-52页
        1. 京津主动推进产业转移第51页
        2. 构建承接平台——产业园区第51页
        3. 加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形成产业集群第51-52页
    (二)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驱动作用第52页
        1.构建开放、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第52页
        2. 建立关联企业主动合作机制第52页
    (三)强化政府间的行政协调力,优化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第52-54页
        1. 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壁垒第52-53页
        2. 完善承接地环境,为转移产业制定优惠政策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下一篇: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研究--以南京市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