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1.1 罗非鱼及罗非鱼副产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1.1 罗非鱼的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1.2 罗非鱼副产物的利用概况 | 第18-19页 |
1.2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1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及分类 | 第19-20页 |
1.2.2 抗氧化肽的研究及利用概况 | 第20页 |
1.2.3 抗氧化肽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1.3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固定化酶简介 | 第21页 |
1.3.2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1.3.3 固定化酶的载体 | 第23-24页 |
1.4 壳聚糖埃洛石在酶固定应用中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1.4.1 壳聚糖的简介 | 第24-25页 |
1.4.2 壳聚糖在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 第25页 |
1.4.3 埃洛石概述 | 第25-26页 |
1.4.4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不同蛋白酶酶解罗非鱼副产物的工艺优化 | 第28-5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2.3.1 原料预处理 | 第29页 |
2.3.2 原料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3 罗非鱼副产物酶解工艺 | 第30页 |
2.3.4 水解产物水解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3.5 水解产物多肽含量的测定 | 第30-32页 |
2.3.6 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7 罗非鱼副产物酶解工艺优化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4-55页 |
2.4.1 罗非鱼副产物的基本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2.4.2 酶浓度对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3 温度对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2.4.4 pH对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2.4.5 水解时间对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2.4.6 料液比对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7 弹性蛋白酶酶解罗非鱼副产物的响应面分析 | 第40-44页 |
2.4.8 木瓜蛋白酶酶解罗非鱼副产物的响应面分析 | 第44-48页 |
2.4.9 蛋白酶K酶解罗非鱼副产物的响应面分析 | 第48-51页 |
2.4.10 胰蛋白酶酶解罗非鱼副产物的响应面分析 | 第51-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罗非鱼副产物酶解制备的多肽粉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6-71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57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57-61页 |
3.3.1 不同干燥方法制备多肽粉 | 第57-58页 |
3.3.2 溶液的配制 | 第58-59页 |
3.3.3 多肽粉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9-61页 |
3.3.4 多肽粉的分子量分析 | 第61页 |
3.3.5 多肽粉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61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3.4.1 多肽粉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61-62页 |
3.4.2 多肽粉的1,1-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 | 第62-64页 |
3.4.3 多肽粉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64-65页 |
3.4.4 多肽粉的还原能力 | 第65-66页 |
3.4.5 多肽粉的总抗氧化活性 | 第66页 |
3.4.6 多肽粉的脂质抗氧化性 | 第66-67页 |
3.4.7 多肽粉的分子量分析 | 第67-68页 |
3.4.8 多肽粉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68-70页 |
3.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71-77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71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71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71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71-72页 |
4.3.1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72页 |
4.3.2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72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4.4.1 不同壳聚糖埃洛石比例对制球效果的影响 | 第72-74页 |
4.4.2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FTIR分析 | 第74-75页 |
4.4.3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SEM分析 | 第75页 |
4.4.4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的TG分析 | 第75-76页 |
4.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壳聚糖埃洛石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 第77-95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77-78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77页 |
5.2.2 仪器设备 | 第77-7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8-82页 |
5.3.1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78页 |
5.3.2 壳聚糖埃洛石微球的改性及木瓜蛋白酶的固定方法 | 第78-79页 |
5.3.3 木瓜蛋白酶固定率的测定方法 | 第79页 |
5.3.4 木瓜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79-80页 |
5.3.5 不同比例的CS、HNTs对固定化酶固定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6 固定化条件对CS/HNTs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81页 |
5.3.7 CS/HNTs复合微球固定化本瓜蛋白酶的性能分析 | 第81-82页 |
5.3.8 CS/HNTs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表征 | 第82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82-93页 |
5.4.1 CS、HNTs不同比例制备的微球对固定化酶固定率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2 CS/HNTs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表征分析 | 第83-86页 |
5.4.3 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86-89页 |
5.4.4 CS/HNTs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性能分析 | 第89-93页 |
5.5 小结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创新点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