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第14-16页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页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 地方政府债务 | 第16-18页 |
(二)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18页 |
二、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 第18-20页 |
(一) 政府债务有害论 | 第18页 |
(二) 政府债务有益论 | 第18-19页 |
(三) 政府债务无影响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 第20-28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一) 存量债务结构性失衡 | 第20-21页 |
(二) 债务余额增长速度较快 | 第21页 |
(三) 融资体系不够规范 | 第21-23页 |
(四) 偿债资金来源面临风险 | 第23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一) 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划分不清 | 第23-24页 |
(二)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 第24页 |
(三)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 | 第24页 |
(四) 转移支付体制的不完善 | 第24页 |
(五) 监控及预警机制的不完善 | 第24-25页 |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 第25-28页 |
(一) 国家出台的文件和规定 | 第25-26页 |
(二) 国家实施的一些具体措施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广州市财政状况分析 | 第28-33页 |
一、广州市情况简介 | 第28页 |
二、广州市财政收支分析 | 第28-33页 |
(一) 广州市财政收入分析 | 第28-30页 |
(二) 广州市财政支出分析 | 第30-32页 |
(三) 广州市财政收支综合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广州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 第33-51页 |
一、广州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第33-40页 |
(一) 广州市政府债务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二)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 第34-36页 |
(三) 广州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第36-40页 |
二、广州市政府债务规模可行量分析 | 第40-51页 |
(一)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41-42页 |
(二) 基于KMV模型主要思想的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模型 | 第42-44页 |
(三) 实证分析主要步骤 | 第44页 |
(四) 广州市政府债务规模可行量的实证分析 | 第44-5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本文结论 | 第51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清地方政府事权 | 第51-52页 |
(二) 合理处理存量债务,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 第52-53页 |
(三) 积极减少增量债务,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 第53页 |
(四) 建立债务风险评价体系,积极应对政府债务风险 | 第53页 |
(五)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 第53-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