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纳米发光材料概论 | 第12-14页 |
·纳米发光材料的提出 | 第12页 |
·纳米发光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纳米发光材料的特性 | 第13-14页 |
·稀土元素简介 | 第14-15页 |
·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 | 第14页 |
·稀土离子的电子跃迁 | 第14-15页 |
·稀土离子的电荷迁移带 | 第15页 |
·谱线位移 | 第15页 |
·谱线分裂 | 第15页 |
·固体发光过程 | 第15-16页 |
·导带到价带的跃迁 | 第16页 |
·激子的复合 | 第16页 |
·能带和杂质能级之间的跃迁 | 第16页 |
·等电子中心的跃迁 | 第16页 |
·施主到受主的跃迁 | 第16页 |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 | 第16-19页 |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制备纳米发光材料的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基质材料及形貌的选择 | 第19-20页 |
·论文实验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纳米SiO_2:RE(Eu~(3+)、Tb~(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2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主要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1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1-23页 |
·样品的结构 | 第23-25页 |
·IR 分析 | 第23页 |
·SEM 分析 | 第23-24页 |
·XRD 谱图 | 第24-25页 |
·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质 | 第25-31页 |
·SiO_2:Eu~(3+)的光致发光性能 | 第25-28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5页 |
·激发谱图分析 | 第25-26页 |
·发射谱图分析 | 第26-27页 |
·稀土离子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SiO_2: T6~(3+)的光致发光性能 | 第28-31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29页 |
·发射谱图分析 | 第29-30页 |
·稀土离子掺杂量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碱催化下纳米TiO_2-SiO_2:Eu~(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32-49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主要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3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2-34页 |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34-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TGA-DTA 谱图分析 | 第35-36页 |
·XRD 谱图分析 | 第36-37页 |
·粒子的SEM 分析 | 第37页 |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 | 第39-42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39页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39-41页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影响发光因素的讨论 | 第42-47页 |
·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氨的加入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酸催化下纳米TiO_2-SiO_2:Eu~(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9-62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主要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49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50-5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TGA-DTA 谱图分析 | 第51-52页 |
·XRD 谱图分析 | 第52-53页 |
·粒子的TEM 分析 | 第53-54页 |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 | 第55-57页 |
·三维谱图分析 | 第55页 |
·激发谱图分析 | 第55-56页 |
·发射谱图分析 | 第56-57页 |
·影响发光因素的讨论 | 第57-61页 |
·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