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2 NCPI相关自主可控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NCPI相关信息获取及方法实现 | 第18-33页 |
2.1 Web信息获取相关方法 | 第18-22页 |
2.1.1 Web数据特征分析 | 第18-19页 |
2.1.2 Web文本信息提取的基本流程 | 第19-20页 |
2.1.3 Web文本信息处理 | 第20-22页 |
2.2 文本自动摘要提取方法研究 | 第22-24页 |
2.2.1 自动摘要的基本组成 | 第22-23页 |
2.2.2 自动摘要提取方法的分类 | 第23-24页 |
2.3 基于统计分析的关键信息自动提取方法实现 | 第24-32页 |
2.3.1 关键信息提取方法确定 | 第25页 |
2.3.2 文本关键词的提取 | 第25-30页 |
2.3.3 文本关键句的提取 | 第30-31页 |
2.3.4 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NCPI网络层次结构分析 | 第33-46页 |
3.1 我国电网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1.1 电网基本组成介绍 | 第33-34页 |
3.1.2 电网机构现状及产业格局 | 第34-35页 |
3.1.3 智能电网现状 | 第35-36页 |
3.2 基于ANP的电网结构分析 | 第36-43页 |
3.2.1 电网结构的网络层次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2.2 电网结构的网络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3.2.3 电网结构的网络层次模型核心单元识别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38-43页 |
3.3 电网设备供应链的安全管理 | 第43-44页 |
3.3.1 电网设备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 第43页 |
3.3.2 电网设备安全管理的闭环供应链构建 | 第43-44页 |
3.3.3 电网设备安全管理策略扩展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的分析与评测 | 第46-58页 |
4.1 智能电网的安全形势与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 | 第46-48页 |
4.1.1 智能电网的安全形势及举措 | 第46-47页 |
4.1.2 我国智能电网自主可控的现状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 第47-48页 |
4.2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的系统分析 | 第48-52页 |
4.2.1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域间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4.2.2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的评测方法简介 | 第49-50页 |
4.2.3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的模糊指标确定 | 第50-52页 |
4.3 智能电网自主可控性评测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7页 |
4.3.1 自主可控性评测方法确定 | 第52-54页 |
4.3.2 实验 | 第54-56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及方法拓展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NCPI自主可控性评测原型系统实现 | 第58-69页 |
5.1 评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58-60页 |
5.1.1 评测系统描述 | 第58页 |
5.1.2 系统角色描述 | 第58-59页 |
5.1.3 系统用例描述 | 第59-60页 |
5.2 评测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60-62页 |
5.3 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2-68页 |
5.3.1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第62-64页 |
5.3.2 系统模块划分与实现 | 第64-68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内容总结 | 第69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