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致密气形成条件及区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4页 |
1.2.1 致密砂岩气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致密砂岩气的特征 | 第11-12页 |
1.2.3 致密气理论体系与勘探开发技术 | 第12-13页 |
1.2.4 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划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吐哈盆地致密气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勘探现状 | 第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主要工作量和成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1页 |
2.1 区域地质简介 | 第17页 |
2.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17-19页 |
2.3 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致密气形成条件研究 | 第21-45页 |
3.1 沉积环境及构造条件 | 第21-28页 |
3.1.1 测井相标志 | 第21-23页 |
3.1.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3-26页 |
3.1.3 沉积体系展布与特征 | 第26-28页 |
3.1.4 构造条件 | 第28页 |
3.2 烃源岩条件 | 第28-32页 |
3.2.1 有机质类型 | 第28-29页 |
3.2.2 有机质丰度 | 第29-30页 |
3.2.3 有机质成熟度 | 第30-32页 |
3.3 储集层条件 | 第32-41页 |
3.3.1 储集层岩性特征 | 第32-33页 |
3.3.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3-36页 |
3.3.3 物性特征 | 第36-37页 |
3.3.4 致密储层储集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1页 |
3.4 盖层条件 | 第41页 |
3.5 致密气源储共生关系 | 第41-42页 |
3.6 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 第42-45页 |
第四章 致密砂岩气资源有利区带优选 | 第45-58页 |
4.1 烃源岩条件评价 | 第45-48页 |
4.2 致密储集砂体分布 | 第48-51页 |
4.2.1 八道湾组砂体分布 | 第48-49页 |
4.2.2 三工河组砂体分布 | 第49-50页 |
4.2.3 西山窑组砂体分布 | 第50-51页 |
4.3 有利区带选择标准 | 第51页 |
4.4 有利区带预测 | 第51-54页 |
4.5 致密砂岩气有利区带储层评价 | 第54-58页 |
4.5.1 评价参数优选及标准建立 | 第54-55页 |
4.5.2 有利区带储层评价 | 第55-58页 |
第五章 致密气资源综合评价与区划 | 第58-68页 |
5.1 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估算 | 第58-61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3页 |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1-62页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5.3 致密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5.3.1 致密气勘探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5.3.2 致密气开发综合评价 | 第64-65页 |
5.4 致密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区划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