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结构设计 | 第19-29页 |
2.1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介绍 | 第19-20页 |
2.2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的提速机理 | 第20页 |
2.3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4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 第22-24页 |
2.4.1 转换接头的设计 | 第22页 |
2.4.2 一次流量分配器的设计 | 第22页 |
2.4.3 动力冲击部分(包括二次流量分配器)的设计 | 第22-23页 |
2.4.4 扭力传动部分设计 | 第23-24页 |
2.5 密封设计 | 第24-28页 |
2.5.1 扭转冲击发生器密封环境因素分析 | 第24页 |
2.5.2 密封结构的选择 | 第24-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工作特性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 第29-37页 |
3.1 工作特性参数初选 | 第29页 |
3.2 工作特性参数的计算 | 第29-35页 |
3.2.1 计算条件 | 第29页 |
3.2.2 扭转冲击频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3.2.3 扭冲压降的计算 | 第30-32页 |
3.2.4 扭转冲击力的计算 | 第32-33页 |
3.2.5 钻井液体积分配比 | 第33页 |
3.2.6 能量利用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3.2.7 工作特性参数的调整 | 第34-35页 |
3.3 壳体强度校核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绘图和内部流场仿真模拟 | 第37-54页 |
4.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 第37页 |
4.2 样机绘图过程用到的建模方法 | 第37-38页 |
4.3 Solidworks建模得到的构件模型 | 第38-39页 |
4.4 内部流场的FLUENT仿真分析 | 第39-53页 |
4.4.1 导流套一次分流模拟 | 第40-47页 |
4.4.2 筛管二次分流模拟 | 第47-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样机制造与室内实验 | 第54-70页 |
5.1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样机的 3D打印 | 第54-56页 |
5.2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样机的制造 | 第56-58页 |
5.3 液压式扭转冲击发生器室内实验 | 第58-68页 |
5.3.1 技术方案 | 第58-60页 |
5.3.2 第一实验阶段 | 第60-62页 |
5.3.3 第二实验阶段 | 第62-66页 |
5.3.4 工作特性参数随钻井液流量变化关系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